摘要: 长乐自唐朝建县时便有驿道通行。清代,县境设有6处驿铺:县前铺、周桥铺、 沙迳铺、巴头铺、沙岭铺、梅江铺。多铺有石板,翻山越岭有石阶,半山或岭顶多建有“雨亭”。[阅读全文:]
摘要: 为营前洋人墓地旧址,仅共三块,位于长乐营前街道白牙潭基督聚会所门口,为清代白牙潭外国人公墓的残存墓碑,十字架形。[阅读全文:]
摘要: [白马南路101号·清代]大庙,宋称武烈英护镇闽王庙。宋梁克家《三山志·祠庙》:“昔汉谴使封王(无诸)为闽粤王,授册命于此。”后于此立庙祀,称大庙。山也因之名大庙山。唐大中十年(856)[阅读全文:]
摘要: 南公园位于台江区新港街道国货路东段,建于清初,为靖南王耿精忠别墅的一部份,坐南向北,总面积为2.3万平方米。原有桑拓馆、荔枝亭、藤花轩、望海楼、梳妆楼等楼台亭阁池桥,清末民初又建有左公祠、革列祠等[阅读全文:]
摘要: [新店镇浮村北·青铜时代-汉代]1955年发现,1957年发掘。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最厚达3.7米。共出土青铜时代石器和陶片4435件、汉代板瓦和筒瓦1万多件。石器有斧、锛、刀、镞、凿、锥、环竺。陶片有夹砂粗灰陶、夹砂粗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灰硬陶等,还有陶片、陶垫各1件。陶片纹饰有云雷纹、网格纹、绳纹、条纹等。可辨器形有杯、釜、罐、甗、豆等。(曾凡《福州浮村遗址的发掘》,载《考古学报》1958年第二期)[阅读全文:]
摘要: 朱紫坊驿道位于鼓楼区朱紫坊巷内,修建于清代后期,为朱紫坊巷道。驿道东西走向,由安泰桥通向津门路。2008年在朱紫坊基础设施改造中被毁,石板被挪用到周边小巷中“重新利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