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云林院八角井,位于荆溪镇六垱村上洪坑云林院前,该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砖石结构砖石结构,井径3米余,是我国已知口径最大的宋代石井。八角形石井栏上有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开井年代题刻7段。[阅读全文]
摘要: 新峰林廷超厝,又名园亭里,位于上街镇新峰村。老厝坐南朝北,正门面向新上街,门牌号为新宅26号。老厝二进三天井,正面两侧有拱形边门,被店铺占据。现为闽侯县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处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祯十年(1637)修建。墓坐东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闽江,两侧小丘,前有溪水萦绕,周围果树成林。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封土夯筑。墓埕宽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台,台上建碑亭,内立一墓碑,高1.96米,宽0.90米,碑文:“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墓圈及墓台、墓摆均以花岗石构砌而成,现除墓圈石构件部分损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阅读全文]
摘要: 因永泰县商舟多泊集于此,又称永泰桥。唐代始建,宋代及明隆庆四年(1570)重建。单孔石梁桥,南北走向,长13米,宽5.4米。桥头东侧立石碑,上刻“太平桥”三字,字径 0.62×0.53 米,落款“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建”。[阅读全文]
摘要: 故居后座建于元末,系黄李村李、黄二姓开山祖李彰所建,前座与中座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李参续建。故居土木结构,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84平方米。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为:门厅、前天井、前座、后天井、后座。一进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前座,带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三进仅存建筑基址。[阅读全文]
摘要: 12郑锡文,字禹范,号艾庵,县治西隅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举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征南御史、广西布政使。菜占地面积455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墓丘平面呈“风”字形。原嘉碑竖刻“吾庐”二大字,已佚。现墓旁立碑高2米,宽0.80米,上刻“广西布政郑锡文神道”。1995年后裔重修。34568910[阅读全文]
摘要: 和平街陈氏民居为清代古建筑,位于长乐区和平街180号。该建筑为明兵部右侍郎陈省府第“司马第”建筑群之一。清代由长乐著名海商陈利事购置后重建。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80平方米,前后共四进,分别为门厅、前厅、中厅、后厅,均为穿斗屋架,西侧设有书斋。该民居规模宏大,用材精良、雕刻装饰精湛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长乐市古槐镇洋布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知县王遵道建,全称“锦屿高氏忠烈祠”。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修葺。前后两进,保留明代祠堂建筑规制,尚存牌匾10余块。高应松(?~1275年),福建长乐人,宋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官居工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都城临安,挟宋降,他坚贞不屈。随从宋恭帝至燕,绝食七日而卒。1986年,长乐县(今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长乐梅花镇[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长乐梅花镇[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马尾亭江乡闽安镇,宋为监镇卫,元为巡检司,清改为闽安协署。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门厅、回廊、大厅、后堂等。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山封火[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北郊新店乡升山村,相传越王句践时,山自会稽飞来。寺始建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后毁。清光绪三十年(1907年)重建,占地58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阅读全文]
摘要: 郑世威故居坐落于首占村棋盘里,乃世威公生前所建号“官厅里”,六扇五间,前后两进。[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