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放后老门牌号为对湖路28号,原为日本东瀛学校职员宿舍。本建筑建于解放后,最初为福建省总工会办公大楼,后调拨给福建师范大学附中,用作学生宿舍。2011年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对湖路(1950年门牌号对湖路26号),原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职工宿舍,建于1922年左右,分前后两楼,前楼为三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的西式洋房(即本建筑),后楼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西式洋房(对湖路23号)。因年久失修被拆除,现余北侧后进青砖建筑部分。[阅读全文:]
摘要: 池志海摄于2011年池志海摄于2011年池志海摄于2011年池志海摄于2013池志海摄于2013年年[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对湖路福建师大附中校内,原为私立寻珍女子初级中学教学楼,建于1926年左右;为前后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建筑,殖民地券廊式风格。1996年8月师大附中拆除建设综合楼,现校内留有《寻珍楼记》[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对湖路2号,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1912年左右竣工,作为法国驻福州领事馆使用。1949年后,该建筑为政府所有,1970年代起为福建省军区司令部使用,1990年代为海军后勤部使用,在1990年代末被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1号,建于1932年,原为曾在“电光刘”家族开办的企业任会计师的许省庵先生建造的私宅。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底层带有外廊的近代西洋式建筑,青砖砌筑;山墙有一组对称的烟囱,并挑出三层露台。建筑一层外廊发券,窗均做平过梁;建筑立面除腰线外未做过多装饰,檐口也没有福州近代建筑常见的叠涩线脚。[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2号,为叶氏家族私宅。原主人叶嘉亨,曾任三都澳福海关关长,为牧师叶颂林之子、梦园主人叶见元之弟。建于1920-1930年间。叶嘉亨以《圣经·创世纪》中“亚伯拉罕以子奉献神”典故命名为“以园”。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具有朴素英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占地390平方米。建筑建筑装饰较为简单,门窗均不发券,用木百叶门窗;顶部开有数个老虎窗,为一大特色。以园带有院落,门楼仍有“以园”匾额;1970年左右,园内部分地皮被占用建设新村。[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麦园路、对湖路口(旧称洋墓亭),为著名脱胎漆器店林大美(LING DAI MI)店址。店主林波波,雇佣8人,资本3000元。[阅读全文:]
摘要: 洋墓亭(Foochow Mission Cemetery)是福州市仓山区的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教会公墓,始建于184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地点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山麦园路西端山头的南北两侧。“文革”期间,洋墓亭被“破四旧”的红卫兵砸毁夷平,1970年代该地又被改建为福州橡胶厂。现今橡胶厂已拆除,原先洋墓亭的地界一部分位于今天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内东侧,一部分已被房地产购置开发楼盘。 洋墓亭被毁后仅余两根石柱,分别镶嵌于进步路、程埔路的墙上,至今仍存;此外,仓山区博物馆藏有洋墓亭的三块墓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