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35号,建于清代,为福州传统建筑,带有高大的风火墙。建筑主人洪氏,与观井路洪宅的主人同属一个家族。建筑为四合院式民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由屏风门、天井、披榭、正座组成。天井左侧披榭已改建,正座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明间前部为轩顶,后部以屏门隔为前后厅。天井与大厅地面均为三合土铺成,建筑的门窗堵板上有人物、花草等精美的浮雕,整体建筑显得较为小巧、精致。[阅读全文:]
摘要: 新港天后宫,位于台江区新港妈祖巷12号,可能为王应山《闽都记》中记载的建于元朝、明成化年间重修的天妃宫。现庙清光绪年间,由驻扎在附近的水师营总督吴鼎主持扩建。文革开始后,庙宇先后被麻袋厂、竹器社、市第三皮鞋厂占用。1971年,戏台照楼毁于火。2001年,信众集资重建前殿。2005年后殿毁于风灾,当年底重建竣工。[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路与解放大桥交叉路口,又名浙江会馆、上北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原为浙人在闽经商及官员、名人聚集之处。[阅读全文:]
摘要: 郑世威故居坐落于首占村棋盘里,乃世威公生前所建号“官厅里”,六扇五间,前后两进。[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十八罗汉塔”甬道尽头,为涌泉寺的第一道山门。主体为单层木结构歇山顶四方亭,外有石墙围护。建筑檐下悬有“无尽石门”匾,石柱上有一幅语意双关的名联,曰:“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由郡人徐熥、徐(火勃)、谢肇浙同僧元贤募建。为涌泉寺的接待场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下院(廨院)登山道入口处,始建于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因此处可通往鼓山绝顶峰,因此被命名为“通霄亭”。后因理学家朱熹为鼓山题“闽山第一”、该亭悬有此匾而改名。根据目前可得的早期历史照片,该亭原为三开间的木构歇山顶四方亭,屋顶曲线优美,正脊与山面交界处理巧妙;亭前设有矮墙、两侧有山墙围护,墙身比例和谐,墀头线脚精美。2020年依旧制重建,但左右两开间的檐柱被包入山墙,形式笨重,与旧照不符。[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贡院作为福建举行乡试的场所,在丽文坊之东,即今鼓楼区中山北路中山堂一带。今福州贡院多已毁,仅存至公堂。[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