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为福州唯一的水上寺。寺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已有王翰《金山塔》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毁坏,1934年重修,1983年、1996年两次再修。主要建筑有妈祖殿、石塔、文昌阁、厢房;妈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角,上饰卷草,下施角鱼。左厢房名“借借室”,是明代“三一教主”林龙江(林兆恩)借居之处。右厢房名“忙忙斋”,传为抗倭名将张经早年读书处。金山塔,在寺院中庭,为七层八角楼阁式实心石塔,高11.5米,二层素面须弥座。塔身素面,四面设券门,角檐上翘,葫芦形塔刹。1983年8月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郊盖山乡阳岐上岐村几道巷,旧名大夫第,因祀阳歧严氏始祖(唐代朝请大夫严怀英)故名。现为明末清初建筑,坐西向东偏南,共二进,由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后天井、左右披谢、门廊等组成,占地面积745平方米。两进均为面阔三间,一进进深六柱,二进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保存较完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新港街道路通河上。石构拱桥,弧形如玉带,两端有石阶各十三级,桥面施栏板、望柱、寻杖。桥南北走向,釃水三道,长30.7米,宽3.6米。桥北有路通庵,门额镶嵌石刻“路通古迹”石匾,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有封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石柱楹联刻记附近十三乡群众崇祀史实。[阅读全文:]
摘要: 陈太尉宫位于中房镇以南的乾溪村,坐西向东,偏南十度,由正殿、南北配殿、戏台、门楼等组成,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宫外建筑物有大道、门亭、旗碣、宫埕等五地1800平方米,合计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江南仅存完好的、融宋、明、清三朝风格于一体的木结构古建筑群。[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城关南圣水寺栖云洞内,为十八罗汉石雕像。其中16尊系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石匠陈曾缘刻,为福建省现存最早的石雕罗汉,另2尊属明代作品。此外,洞中还有一尊观音石雕。造像高0.75~0.84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美观。洞壁尚存摩崖题刻9段,书法遒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圣水寺二、建筑创建: 圣水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西元1096年),寺传承临济宗,开山祖师为谏二头陀,因寺后龙泉岩有人称“圣水”的清泉,故名圣水寺。 淳祐八年(西元1248年)住持僧正心募[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