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古代(距今7000年 - 1840) >> 明、南明(1368 - 1646)

该分类下有298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明、南明(1368 - 1646)" 分类下的词条

于山古城墙
编辑:0次 | 浏览:8340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6-04 02:57

摘要: 明代城墙残段位于福州南门于山南麓、五一广场观礼台西侧。现存城墙仅有于山南麓的一段残墙基,条石横竖叠砌,残高约3米、残长8米。[阅读全文:]

清真寺
编辑:7次 | 浏览:27107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10 23:17

摘要: 位于鼓楼区八一七北路(南街)西侧,原为五代闽王的太平宫,元至正间始归伊斯兰教。现建筑多为明代所建。1989年,拆除寺前店屋,改建为伊斯兰建筑形式的“邦克楼”。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冶山摩崖石刻
编辑:7次 | 浏览:17763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09 13:41

摘要: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山上岩壁之上保留了寿岩、山阴亭、望京山、唐裴刺史球场故址等宋代至民国年间三十余处摩崖题刻。泉山摩崖题刻是福州地处市区的一处摩崖石刻群,是体现福州城市衍化进程的重要史迹所在。[阅读全文:]

鳝溪吴氏宗祠
编辑:1次 | 浏览:8286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23 22:05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镇鳝溪村。始建于明代。200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随全村被拆除。原址建设东三环路。2010年在距离原址200米处重建。[阅读全文:]

熨斗山报恩塔
编辑:3次 | 浏览:700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23 09:46

摘要: 距《黄檗山寺志》记载:“报恩塔,在熨斗山万松庵之左”[阅读全文:]

三屿翁氏宗祠
编辑:1次 | 浏览:700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08 18:26

摘要: 原位于宁德市七都镇三屿村,为明末清初木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阅读全文:]

黄阁重纶坊
编辑:7次 | 浏览:24170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1-31 14:00

摘要: 黄阁重纶坊位于福清城区利桥街东端,与瑞云塔遥相呼应。该坊是为纪念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建成的。“黄阁重纶坊”是福清历史标志性的建筑物,1985年10月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省政府立碑保护。全坊由一色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四柱三间约11米,进深三柱两间约3米。牌坊门洞跨街,门额为巨大月梁。梁双面均浅浮雕鳌头、牡丹、双凤等图案。梁下有透雕神鳌的雀替承托。梁上置青石雕隔扇,双面镂空透雕人物3组。中组内容为抚琴、奕棋;透雕人物僧俗,长幼神态各异,袍履、须发分明。隔扇上方为诰封牌,列叶向高、叶父朝荣、祖广彬、曾祖仕俨四代诰封官衔,有文字21行,每行6字,另加款识8字,计134字。牌上用柱头枋,双面有浅浮雕。枋上置匾,横向阴刻楷书“黄阁重纶”四字。牌坊顶楼面宽一间,进深两间。楼阁中竖立牌匾,署“恩荣”二字,匾周镂刻飞龙,匾左右一组斗拱,承托横梁正檩。坊顶正脊中置宝葫芦,两端为神鳌衔脊,鳌尾翻掀朝天。次间门洞略低于明间。柱分立石台上,台高0.33米。柱间仍施月梁,梁双面浅浮雕鳌头,下由镂空雕刻的雀替承托。下层进深两间。柱间镶嵌青石镂空透雕隔扇,隔为前后间。透雕分别为渔、樵、耕、读。前后檐柱间也各镶青石透雕隔扇作为门面。透雕分别为“苏武牧羊”、“杨震拒金”、“秉笔直书”等历史故事。柱头用坐斗,柱间仿木结构用[阅读全文:]

显应宫遗址
编辑:14次 | 浏览:36336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3-06 12:10

摘要: 显应宫即天妃宫,位于长乐市津港镇仙岐十五都,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显应宫中出土的泥塑(显应宫泥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应宫遗址(地宫部分)则是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濂江林见泉祠
编辑:6次 | 浏览:1413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8-01 23:22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又称林庭榆家庙,明万历六年(1578)仲夏由林庭榆之子林熔建造,曾为林浦村木料加工厂,1990年重修。南偏西18度,占地285平方米。庙为木结构,坐东向西,由门楼、天井、披榭、大厅等组成。门楼额匾楷书:“见泉林公家庙”。[阅读全文:]

嵩口德星楼
编辑:1次 | 浏览:7343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09 22:59

摘要: 位于永泰县嵩口古镇,南面大樟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三层木结构阁楼式建筑,建筑面积370㎡。一层为过街通道;二层供奉林公大使(林惠)。林惠为永泰汤埕人,南宋末年与兄弟林显、林应共同参军抗元,战死后首级漂至梧桐,身体却出现在嵩口楼下潭。本地百姓为纪念他故建此楼,名“得身楼”,因与“德星楼”谐音,久而久之改为今名。每年正月,嵩口民众都要举行林公大使出巡的“迎神”活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