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闽清县下祝乡源溪村。为一座路亭、庙宇建筑。源溪岭柄隔亭原先有现代涂刷的红色油漆,在脊檩下隐约可见有题记“大清同治陆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喝水岩东侧,因岩壁有泉水涌出,称“龙头泉”,故先后修建涌泉亭、观音阁,也称“龙头泉亭”。观音阁原存一尊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铜铸观音,重101斤,一口明崇祯十年(1636年)铜钟,重434斤。过龙头泉(涌泉亭、观音阁),即为石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山灵源洞。原址为为艮止亭遗址,南宋隆兴二(1164)年僧宗逮构,后毁;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僧兴隆复建,在艮止亭遗址筑弥陀阁。1976年,有关部门投资2.6万元,由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的能工巧匠潘龙官带领工人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建二层茶室一座。[阅读全文:]
摘要: 该亭由吴少司空(吴克礼)未仕时建造,现已湮灭。周矶的《水木清华亭记》描绘了亭子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强调水木清华的和谐之美,以及吴克礼的才情与品德使此景得以彰显。多位文人如徐煌、金闻、沈架、沈庆、周鼎、金辅相等,通过诗作进一步赞美了水木清华亭的景致与吴克礼的政绩,展现了其清幽深远的意境及对主人公高尚品德的敬仰。诗作中,螺江之滨的自然风光与亭子的建筑美学融为一体,同时寄寓了诗人对仕途、隐逸、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永泰县葛岭镇方广岩下。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 福建分册 下》,方广石亭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是方广寺登山道上第二亭。石仿木构,条石垒砌。该亭现已被改为景区大门及售票处,存三根石梁及石屋面为旧物。[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白沙镇院埕村,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是一座古道上的路亭,亭内祀齐天大圣。[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