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下院(廨院)登山道入口处,始建于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因此处可通往鼓山绝顶峰,因此被命名为“通霄亭”。后因理学家朱熹为鼓山题“闽山第一”、该亭悬有此匾而改名。根据目前可得的早期历史照片,该亭原为三开间的木构歇山顶四方亭,屋顶曲线优美,正脊与山面交界处理巧妙;亭前设有矮墙、两侧有山墙围护,墙身比例和谐,墀头线脚精美。2020年依旧制重建,但左右两开间的檐柱被包入山墙,形式笨重,与旧照不符。[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镇连潘村。佛亭建于大清宣统已酉元年孟冬,土木结构,沿街而建,坐东朝西,亭盖飞沿翘角,亭内上覆藻井,做工精美,北墙上凿一佛龛,内供泗洲佛塑像,塑像面目庄严肃穆,刻工极为细腻生动。龛位两侧分别题联曰:“泗洲佛教化众生”、“三叉路迎送行人”。该亭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北宋年间,福州知府赵汝愚沿威武堂故址改西湖楼为澄澜阁,后废。明万历五(1577)年,按察使徐中行在谢坪屿上重建两层阁楼,万历十六(1588)年,知府江铎重修。民国后阁楼年久失修,在抗战中倒塌。[阅读全文:]
摘要: 元至顺四年(1333)春建。1992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青口镇灵济宫前庭南侧。明永乐十五年(1417)敕建赐封,并御制宫碑。碑由下西洋的船队从南京运来,是福建现存最大的明碑。碑亭虽几经重修,仍保留明初建筑特点,是福建仅见的“官式”木构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群位于西湖宾馆内,由三座楼房、一座亭阁组成,其中前者位于原灵光盲童男校范围内,后者则为廖家(廖鸿荃)府邸的一部分,《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将其误登记为西湖开化屿上已拆除的紫薇厅。2011年,北侧两座建筑被拆毁,兴建悦华酒店。[阅读全文:]
摘要: 麟瑞阁,也称麟瑞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大洋乡麟阳村。始建年代不详,据载,为当地鄢氏八世祖鄢煖倡建。坐东朝西,塔高22米,为五层六角形木结构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为鼓山登山道沿线七亭之一、也是最后一亭。《鼓山艺文志》载:“第七亭——驻锡亭,即最后一个亭。第六亭到此,计登三百八十级(其中最后五十级系向下走,盖地势至此,又低落下去),及二百九十二步(分三段),山下到此,总计二千五百零五级。向此亭直穿下去,系通往灵源洞。亭右左壁,有福州名画家李霞画的佛一帧,颇活跃神妙。亭左正面,乃鼓山山门,门额之上直书「无尽山门」此乃山门旧址,古额为无尽门,左右石柱对联的佳句写著「通霄路远尘氛尽;无尽门开法界宽」。又左右所悬木板联句,是「石点头,虎甘受戒;鼓晨钟,龙来听经」。门左右大石柱刻著「振刷精神功参妙谛;光明磊落法証菩提。」(此联系前福建省高等检察厅厅长邱在元题,又左右前柱刻著「淨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另一付木板对联写著「门纳海天宽,披残碧汉,浮云万里空中参富贵;钟敲山月落,唤醒黄粱,大梦一番见后薄公侯。」(宁化名书家伊秉绶之子宗陶所题)句法雕琢极精,读之有味。跨入山门,后面左右两柱对联:1「弘菩提之愿;开入圣之门。」台湾李盛福题,2「石鼓浮海岛;灵泉涌环宇。」台湾女信士林朝姑题对面牆边有石龛,中竖石刻「南无阿弥陀佛」,两边小柱对联刻「顶上月光高屴崱;指头甘露沛锦江。」从此龛前,循曲径行一百三十武,至第二个牌坊,前额曰「万福来朝」,后额曰「回头是岸」。楼之右边即迥龙阁,过此牌坊又是一弯,走百馀武为第三个牌坊,前额写「海天砥柱」(前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方声涛[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