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建省建设委员会办公楼位于北大路与湖东路交叉口西南角,大楼平面呈“匚”形,建于1975年4月,1976年竣工。原为5层石结构,是当时福州第一座大型石结构办公楼(称试验楼)。由省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周以文、陈寿观院副总工程师设计,莆田县建筑公司施工。1982年又以砖砌加高一层。建筑物高21.6米,宽40米,长35米,建筑面积4434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福州西湖公园的西南角,占地2000平方米,背靠“大梦松声”、紧邻“荷亭唱晚”。桂斋原为李纲祠附属建筑,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丁父忧在家,主持疏浚西湖,就荷亭西皇华亭旧址兴建李忠定公(李纲)祠,祠旁建花厅三间,取李纲晚年住所“桂斋”为名,并植桂花两株。祠毁于抗战,林则徐手书碑毁于“文革”。1984年重建,改称“林文忠公读书处”。1961年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原为灵光男童盲校教学楼,解放后改为省政府招待所(西湖宾馆)写字楼。2006年被列入《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但在2014年仍被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 北宋年间,福州知府赵汝愚沿威武堂故址改西湖楼为澄澜阁,后废。明万历五(1577)年,按察使徐中行在谢坪屿上重建两层阁楼,万历十六(1588)年,知府江铎重修。民国后阁楼年久失修,在抗战中倒塌。[阅读全文:]
摘要: 宛在堂,在开化屿东,系闽中诗人纪念堂。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诗人傅汝舟营建。清康熙四十一年(西元1702年)改建为湖心亭。乾隆十三年(西元1748年)黄任倡议复建,在堂中设立诗龛,作为福州诗坛同人吟诗聚会之地。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重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许世英将西湖辟为公园,宛在堂再次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西湖公园内飞虹桥畔,由时任福建巡按使的许世英书,立于中华民国四年(1915)5月7日。碑全高2.44米、宽1.04米,每个字约1米见方,遒劲有力;碑书“击楫”二字,为敲打船桨之意,典出东晋名将北伐中原,渡江时所立誓言:“(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晋书·祖逖传》)民国三年(1914)许世英拨盐务款修浚福州西湖,并正式辟为西湖公园,历史两百多天,西湖的面貌焕然一新;民国四年(1915)5月7日,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被迫接受,国内多地遂定5月7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许世英所题“击楫”应与此时代背景有关。[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福州西湖紫薇厅二、建筑创建: 民国3年(公元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把福州西湖辟为公园,是福建省第一处以公园命名的公共园林场所。重修开化寺,新建紫薇厅、镜湖亭、春声花圃等。三、建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