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林觉民、冰心故居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7-19 14:43 历史版本2 2878 0 0 新增图片,增加内链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林觉民、冰心故居

一、建筑名称:林觉民、谢冰心故居

二、建筑创建:

  建于清代,原为林觉民父辈七户人家聚居处。宣统三年(西元1911年),林觉民参加黄花岗起义殉难广州,林家避祸迁离,将此房屋售让予长乐谢銮恩。銮恩子海军中将谢葆璋,葆璋女谢婉莹(冰心)幼年居此。

  五十年代“社会主义改造”,谢家迁离,本建筑改成大杂院。

  1983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林觉民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福州市房产开发总公司取得福州市政府允许,对南后街口一带进行拆迁,以开发“三山大厦”,拆迁范围包括本宅。福州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不顾社会各界要求保护的呼声,以及本建筑已经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事实,强行将本建筑全部拆毁。适值辛亥革命八十周年,林觉民作为辛亥黄花岗烈士中最著名的一位,其故居被拆毁引起了海内外巨大反应,也引起了福建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责令福州市房产开发总公司将故居按原样全部恢复。后经过福州市房产开发总公司与各方面“协调”,同意其仅仅恢复林觉民《与妻书》中描述的林觉民夫妇居住的跨院。福州市房产开发总公司根据该协商方案,从福州他处购得一组老建筑构架于现址重新组装。林觉民故居“恢复”后,三山大厦开始建设,开发商为争取利益,将原协商的五米保护距离擅自改成三米,“故居”受到威胁,再次引起各界愤慨,有关部分再次协调后,将该保护距离增加为八米,作为对开发商的教训。后文物部门利用这八米间距整理为前院,新建朝杨桥路的仿清式门头房一座,建成后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三、建筑衍变:

  约1992年,香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应福建省政府(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邀请,对三坊七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李氏聘香港伍振民事务所进行规划设计,对本地区进行毁灭性改造(批准该规划的福州市规划局局长尤启文,后以索贿受贿入狱),已经拆毁了衣锦坊以北、南后街以西,通湖路以东区域,建设第一期。“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利用拆迁后的边角地扩建了“紫藤书屋”、林觉民书房等。
  不久因房地产调控,贷款紧缩,“衣锦花园”工程烂尾,三坊七巷的其余地块幸免于难。九十年代中,房地产复苏,据说李嘉诚曾经拟重启“衣锦花园”项目,但不久为亚洲金融危机再次挽救了三坊七巷这一伟大遗产。

四、建筑形态

  林觉民故居位于南后街西侧北口,与扬桥路交汇处。宅木构,清式,坐西向东。临街原开设“万升桶石店”,首进厅堂与建筑主轴线外的北院、南墙外客厅,均己拆毁无存。

  现有建筑为1991年“恢复”的偏院,为他处迁来,现说明改称为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小青瓦屋面。正中为厅,两侧厢房,展览说明中谓谢冰心幼年与其祖父曾居此,不知是否真的如此“凑巧”。厅前有天井、周廊、 屏门;厅后小天井,两侧有披舍。正座东侧紫藤书屋,坐南向北,为五柱三开间书房。 书房西有小书斋,坐西向东,西墙外有小院。院中小屋双开间(一厅一房),坐北向南,进深五柱,是林觉民夫妇居室。南面有小天井,植有梅花。北面为厨房,今改为花园,园东南角有小门,通连二进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