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德园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3-02 20:57 历史版本4 5176 3 0 全文编辑,调整页面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德园

德园门头(小飞刀摄于2006年3月)德园门头(小飞刀摄于2006年3月)
德园主体建筑(小飞刀摄于2006年3月)德园主体建筑(小飞刀摄于2006年3月)




重建的德园(小飞刀摄于2011年5月)重建的德园(小飞刀摄于2011年5月)


德园是位于仓山聚和路15号的一座二层红砖西式洋楼,带有外廊,具有典型的殖民地建筑风格。清同治三年(1864年),德国在福州设领事馆,馆址在今进步路16号的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饲养动物实验室。德园距德国领事馆200米,是领事馆附属的领事官邸;“德园”之名也因此而来。

2006年,仓山区在实施“程埔头旧屋区改造工程”的过程中,将德园和隔聚和路相望的宇园列入拆迁对象。在此之前,附近的其他西式建筑均已遭拆除。但由于德园的住户大多为华侨,宇园主人为辛亥革命先辈程拱宸后裔,拆迁遭遇极大阻力。本地报纸《海峡都市报》和《东南快报》均介入,国外《星岛日报》等报纸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可参阅文后参考资料)。师大教授王鸿甚至在德园旁的废墟上举办了《“镜像东西”之告别福州》摄影展。

2006年7月,因德园、宇园岭后路建筑群拆迁引发的“福州土地窝案”爆发,福州市园林局局长王廷杰、仓山区区委书记张森兴、仓山区土地局局长李仲、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炳毅、福州市建设局副局长徐浪平先后被“双规”或带走调查。张森兴最终因“利用职务之便,在旧屋区改造等建设项目中为有关企业谋取利益”,获刑13年;徐浪平获刑15年。此前下马的福州市规划局局长姜燕生也以受贿罪获刑13年。

在对峙一年多后,2007年11月,德园和宇园最终被拆除。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两座建筑进行了测绘,并在聚和路另外择址(靠近时代中学后门)重建。

《 福州晚报》曾刊载过苏少壬的文章《忆在仓山聚和路德园的日子》,详细描述了德园当年的住户及建筑的格局,全文摘录如下:

解放前仓山有许多外国领事馆,洋气日隆,带花园的两层或三四层的砖木结构的小洋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仅两三百米长的聚和路就有梅鹤山馆、积雪山馆、松庐、涤园、宇园和德园(岭后路还有另一个德园)等洋楼。聚和路现今的公园西路(原陶园路)出口已被堵死,上述西洋老建筑除德园和宇园外全已拆除。

上世纪40年代,我作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随父母租住德园里。那是座烟斗口朝南的烟斗式一整排二层红砖精致的洋楼。从前门到后门东西长约六七十米,南北深约四五十米。一进大门的右边有两间十平方米左右可住人作传达室的房间,左边种植一片茂密的百合花丛。该处比整座洋楼高两三米,同门外的道路持平。走下台阶,烟斗口朝南U形处是大花园围以半月形的楼房。从烟斗处到烟嘴一字形排开四直同样砖木结构的小洋楼。第一直连通烟斗口朝南那U形洋楼,合计大小十几间房,当年住着阮姓房东的一家人。第二直到第四直外租,每直的下层分为前厅(大)、后厅(小)厨房和四五平方米的天井;上层分为前卧房(大)和后卧房(小)。前卧房连接一个6平方米大小的阳台,后卧房打开后门可通20平方米大的露天阳台。前厅和前房都有蓝色油漆的百叶窗。走出前厅有四直相通的骑楼下的通道,地上铺着斗底砖。走出这斗底砖铺设的通道,才是从前门下石阶通达后门水泥地的宽约四米的露天通道(兼作花园)。这里连同“烟斗头”的大花园建有假山,种有白玉兰、桂花等许多树,摆设各色各样的盆花,定时由隔壁新春花圃的园丁前来更换品种。园丁经常过来吊井水浇灌树木花卉。

南面有围墙。围墙外一片篮球场大的菜园地,我们常在那钓青蛙喂鸡喂鸭。菜园的西南面隔着新春花圃是鱼塘,塘的东边有一大朴树,我们常摘其树籽装在小竹管(号为“朴朴管”)里打出“卟、卟、卟”的响声取乐。朴树今仍在。站在前后阳台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我小时候跟哥哥从复园路到跑马场(现市体校,距德园1公里地)放风筝,竟能牵着高飞的风筝从跑马场回到自家的后阳台放。

我的四伯父当年住在斜对面的宇园。站在德园我家的前阳台,可影影绰绰看见住在宇园三楼伯父家里人的身影。离宇园不远,有前国府主席林森的公馆。林森逝世时,吹奏军乐的追悼场面,那气氛都感染到德园这边来。1945年日本投降,我们欣喜若狂,深夜买不到鞭炮,我和哥哥卷起旧报纸,拼命往前阳台栏杆上拍打,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示庆祝。

当年的第二直先住邱家后住高家。第三直我家住。第四直(靠后门)住萨家。我家和萨家过从甚密。萨伯伯是蒙古族人,经历丰富、见识广,常和我们谈起他在桂林、青岛一带的趣事。他抗日爱国,经常和先父讨论局事,称日本为“大十”。现在海军卓有成就的著名女科学家萨本茂是萨伯伯的长女。次女萨本珪上世纪90年代在福州市委宣传部工作。福州沦陷时,萨本茂女扮男装,以避免麻烦。那时居住德园的人关系十分融洽,每逢日本兵敲门进院,各家的女眷和孩子都藏身于阮家大门北边底层房子的夹墙里。“墙肚”可藏十来个人,躲在里头听得见墙外路过的日本兵“橐、橐、橐”的皮鞋声,他们即使进到屋里,也发现不了我们。夹墙可能在建房前就做了很强的隐蔽性设计,保证躲藏的人安然无虞。

上述院内的假山、树木、花园等休憩设施和围墙外的菜园子、花圃、鱼塘早已荡然无存,几易房主人后现今的主人有5家。我到仓山时有意绕到故居驻足仰望,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