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昭忠祠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3-10 01:14 历史版本12 2764 3 0 新增图片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昭忠祠

 

昭忠祠远景(1991)昭忠祠远景(火燄山 1991)

  光绪十年(西元1884年)法国军舰入侵马江,中国初次进行现代战争,毫无经验,加之受李鸿章“虽胜亦斩”严令牵制,被动挨打,导致惨败。是役阵亡士卒800余人,战后乡民收得骸骨700余具,分九冢葬于马限山下,由张佩纶奏请建立昭忠词,祠成,船政大臣裴荫森为治碑文。祠为官立“奉旨祀典”,每年春秋二祭皆有司致祭,本祠虽伙夫杂役同列祀典,首次以“贱民”入官方祭祀。民国九年(公元1920),海军重修昭忠祠,合九冢为一丘,同时海军同人以甲午海战诸将士死事壮烈,而受李鸿章污蔑蒙冤,竟未能收骨立祀,至此乃将其合祀其中。

俯瞰埋骨处俯瞰埋骨处
  昭忠词在马限山下,山顶即英国驻福州副领事馆马限炮台,山后即船政局。祠为福州常见祠庙式,正门为一牌楼式照壁墙;入门为戏台,上有藻井,但地面并未升起。戏台后隔一小天井为献殿,面阔五间做敞厅状,地面与门殿、戏台平。献殿后为享殿,面宽三间,地面高于献殿约一米,内祀甲申、甲午海战中殉国之海军将士。享殿左右有廡,右有附属一院,为两层砖楼,或为庙管理者所居。

1984年重修后的碑亭1984年重修后的碑亭
  祠右侧为埋骨处,墓长方形,微作四坡,前立石碑谓“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碑上复碑亭一,装甲钢制作,盔形顶外以灰粉出巴洛克风纹样,施少许色彩。墓体后山壁高处镌“蒋山青处”题刻,墓前为一大埕院,植十余株树,西元1983年已枯多时,不知何树。墓埕设置围墙,作西洋式铁门两扇,门外石望柱一对。
  抗战后政局变化,昭忠祠失去支持,年久失修,日渐败落,复为他人占用。又因门前道路屡次翻修垫高,造成祠墓排水不畅,淤积于内,致祠墓沦为鸭戏之处。
  1984年,为纪念甲申海战100周年,福州市文管会对祠墓进行了重修,以路面增高,将祠墓俱垫高近两米。新建祠门、围墙,另配门墩、铁门。拆除原铸铁碑亭,以花岗石照原大小纹样打制代替。为节省土方及消防储水计,仅将墓体正面前方墓埕垫高,墓侧面部分原墓埕则留空不填,蓄水为池,池上建仿古方亭一,作接待室。为改善祠墓之间的交通关系,避免祠墓割离,原侧院两层小楼拆除。

  祠前古榕原有两株,一立一偃。立者1986年为台风刮倒,现仅存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