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法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4-08 15:04 历史版本23 6052 3 0 修正错误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法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

 

正面局部 火燄山 1994正面局部 火燄山 1994
仓前天主堂(后法国领事官邸租处)拍摄:池志海/2011仓前天主堂(后法国领事官邸)拍摄:池志海/2011

 

  美孚洋行旧址位于仓前山顶附近乐群路南侧的山坡上,斜对卫理公会总部和圣公会约翰堂(石厝教堂)。该建筑始建年代不详,但肯定早于光绪十七年(西元1891年)。据当地居民回忆,1990年代曾有一外国人回访此地,并带来外国报章资料,叙述此地最早由一名俄国老太太(为某公爵夫人)建造,尚未查考。这栋建筑无奠基石留存,根据可信的历史资料记载,该建筑建成后曾有多种用途,列举如下:

  1. 美孚洋行(始建 - 1893)
      作为美孚洋行办公楼使用,无详尽历史记录。
  2. 天主教多明我会福建北境代牧区主教公署(1893 - 1912)及法国驻福州领事馆领事官邸(临时)(1899(?) - 不详)
      清光绪十九年(西元1893年),因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孚总公司资金紧张,遂将此楼售于天主教多明我会为福建北境代牧区主教公署,年底迁入,不久在楼西空地增建一座哥特式小教堂。
      宣统三年(西元1911年)多明我会主教苏玛索(Salvador Masót y Gómez)逝世,继任者主教宋金铃(Francisco Aguirre)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将主教公署与主教座堂(时为澳尾巷玫瑰圣母堂)一同迁往番船浦。
      同一时期,法国驻福州领事馆正在建造,临时租用此建筑(部分房间?)作为领事馆办公场所。从1898年10月31日到1905年,任法国驻福州领事的是著名诗人、剧作家和外交官保罗·克洛岱尔(Paul Claudel,1868-1955,也译为高乐待)。克洛岱尔笃信天主教,这可能是法领馆选在此处的原因。(火燄山按:中国天主教是跟据《中法黄浦条约》才得解除禁令合法化,故晚清时期法国对中国天主教拥有“保教权”,这可能是法国领事能够租用主教公署这样重要的建筑的原因。庚子以后,梵蒂冈开始谋求与中国政府建立直接联系,以摆脱法国的影响,但有清一朝未成功
      克洛岱尔在中国任外交官14年,中国也是他外交官生涯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国家;福州的9年又占去了这些时光的绝大部分。2012年4月7日的《海峡都市报》以《
    福州乐群路曾住着法国文豪保罗·克洛代尔》为题报道了这段历史。
      1912年以后的廿余年,该建筑的用途不详。
  3. 福州扶轮社(临时)(1933 - 不详)
      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年)福州扶轮社(Rotary International)成立,曾租用此楼。
    扶轮社为一个服务社会、襄助公益事业的国际性民间社团组织,至今仍在活动。
  4. 中国救济总署福州分署(临时)(1946 - 不详)
    抗战中福州两度沦陷,此楼遭破坏,小教堂垮塌。抗战胜利,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三月中国救济总署福州分署成立,到10月成立总署,曾短暂租用此楼。
      
  5. 齐鲁大学医学院(?)(1948-1949)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因山东战乱,齐鲁大学之医学院南迁福州,借用福建协和大学校舍(疑即本楼),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结束。
  6. 婴德小修院(1947(49春?) - 1954(56.7月?)) / 仓前爱国文化学习班(1951下半年 - 1952)/ 德胁撒圣女堂仓前天主堂)(1947-1966)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秋(一说民国三十八年即公元1949年春),此楼为天主教福州总主教区收回,将婴德小修院从
    泛船浦天主堂迁来此处,在楼内设祈祷厅,奉德胁撒圣女(St. Teresa)为主保,故有人称此楼为“德胁撒圣女堂”。

      1951年下半年,天主教福州教区自立革新运动委员会仓前分会在此创办扫盲性质的仓前爱国文化学习班,教师由婴德小修院师生义务兼任,办了一年多后停办。  

      1954年因教区财政困难,婴德小修院停办。(一说一直办到1956年福建省天主教联合修院成立为止。)

  7. 福建省天主教联合修院(1956年7月-1958年底)

      1956年7月,福州、厦门、福安三个教区经过协商,决定联合举办福建省天主教联合修院,设于此处。8月正式开学,后受反右斗争影响,于1958年底停办。 

  8. 仓山区环卫所 / 居民住宅(1966年9月-1981年)

    正面入口  火燄山  1994正面入口 火燄山 1994

      文革爆发后,仓前天主堂被“造反派”洗劫一空,1966年9月,福州教区登报宣告解散,仓前天主堂被仓山区环卫所和当地居民占用。

  9. 福州市消毒站仓山区消毒队 / 居民住宅(1981年-现在)

      1981年仓前天主堂产权落实归还天主教会,现为教徒租住,一层一间房为仓山区消毒队使用。

建筑形态:

  美孚洋行占地约三亩(约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8.35平方米。主楼为两层带地下室券廊式(殖民式)建筑,正面向南,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主开间立面上采用过梁与其他开间的拱券相区别。建筑平面为典型殖民式,四面外廊,各大房间都砌有英式壁炉(其突出屋面的烟囱已毁);中央开间为厅堂,底层南、北向均有门廊,砖柱,平顶,上为露台,台阶做八字,现门廊已毁,台阶则保存完好。楼体砖砌,表面已被沙浆粉刷掩盖,立面肌理不可考,地下室石构。
  厨房及佣人房建在楼之西侧,东西向,与主楼有木廊相连。主楼之南为场院,院内植有棕榈、松、榆、龙眼、荔枝、石榴等树木。楼西曾建有砖木结构的哥特式小教堂一座,可容纳数十人,已于抗战中毁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