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蒋源成石雕老铺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1-11 02:48 最新历史版本 5182 7 4 新增图片
上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蒋源成石雕老铺

目录

一、建筑名称:蒋源成石雕老铺

二、建筑创建:

本建筑创建于何时,设计者、施工者为谁,目前没有准确的记载。就目前所知道的资料,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南后街改造为马路,作为南后街的延伸段,澳门路很可能在此后不久也进行了改造,时间应不晚于民国廿四年(公元1935年)。

三、建筑衍变:

1949年后,石雕铺参与公私合营。文革中,蒋源成传人蒋瑞生被当作“反动艺术权威”迫害致死,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蒋源成”石雕技术也随之消失。

直到2000年代初,本建筑仍为政府房管局所有,低价租给市民居住,建筑缺乏保护,损坏严重。2007年开始,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整修“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街区,蒋源成石雕老铺作为历史知名建筑得以保留。修缮过程中仅保留立面,内部结构全部拆除后以现代结构重建,并招商经营。

四、建筑形态

原为三进宅院,首进为一座三层三开间的西式砖木建筑。立面通过运用砖柱、窗户、小阳台在各层的不同排布,营造出一种活泼而富有变化的装饰效果。

【2007年】

西式门脸墙及其后的传统木结构(拍摄:ABC/2007年2月)西式门脸墙及其后的柴栏厝(拍摄:ABC/2007年2月)
建筑背后的传统木结构(拍摄:ABC/2007年2月)建筑背后的柴栏厝(拍摄:ABC/2007年2月)










澳门路“蒋源成”原址(拍摄:郭绍航 / 2007年7月)澳门路“蒋源成”原址(拍摄:郭绍航/2007年7月)










【2009年】

在三坊七巷改造中修复的“蒋源成”(来源:夜魔侠)

  【2012年】

蒋源成石雕老铺现状(拍摄:nenva,2012年8月)蒋源成石雕老铺现状(拍摄:nenva/2012年8月)

【2015】

2015年拍摄的本建筑(来源:nenva摄于2015年2月)2015年拍摄的本建筑(拍摄:nenva/2015年2月)

 五、技术数据

 【所在位置】澳门路58号

【建筑名称】蒋源成石雕老铺
【建筑质式】砖木结构

【建筑质量】轻微破损

【建筑年代】民国初期 

【性质功能】商铺住宅
【建筑形式】西方近代式

【建筑作者】不明

【建筑规模】占地1323平方米,建筑3层,高度10米,长度52米,宽度20米?

【建筑环境】周边建筑环境:临近商业中心,地段较好。
【所有单位】蒋仁文
【当前所有】房管局

【使用情况】招商经营住 
【价值评估】福州近现代商铺住宅的实例,工艺成就的事物实物资料。

六、其他资料

  “蒋源成”石雕铺是三坊七巷区域较为少见的近代西洋建筑。建筑三层,拱窗,第三层有颇具特色的欧式小阳台,檐下又有传统建筑风格的砖砌叠涩。

  澳门路“蒋源成”是福州有名的石雕铺,创立者是道光年间的惠安峰前(今崇武镇)人蒋山斗。蒋山斗下传蒋尚姑,再传蒋仁文,“蒋源成”方才生意兴隆,作品遍及全国。

  蒋仁文(又名蒋文子,约1875~1930年),生于福州,自幼承继祖业,学习石刻工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举办全国工艺比赛,仁文所作缕花鼓椅和圆桌作品誉居全国青石雕刻之冠。后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邀为广州黄花冈烈士墓雕刻龙柱。民国十四年(1925年)三月,孙中山病逝后,林森主持中山陵建设,委仁文主持石雕工艺,所刻狮、华表、金鱼缸、光华亭等均为上乘之作。他石刻工艺精湛,曾获万国博览会金奖的石雕和平鸽及福州西湖“李铁拐”、白塔寺龙柱、青芝山林森藏骨塔等艺术精品,流传至今。

  “蒋源成”其他的作品还包括中山陵祭堂前铜鼎(蒋仁文)、中山陵光华亭(蒋仁文1931-1934年雕凿,由建筑大师刘敦桢设计)等。

  集美陈嘉庚墓园“鳌园”的大部分石雕,是蒋仁文之侄蒋瑞生(参与者还包括蒋丙丁等三十多名一流石匠,大部分为惠安五峰村峰前村人)的作品。蒋瑞生在文革中,被当作“反动艺术权威”迫害致死,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蒋源成”也随之关闭。

广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龙柱,蒋仁文作品 - 19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