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汤房巷董氏家庙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6-16 11:12 历史版本6 6044 9 0 增加内链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汤房巷董氏家庙

一、建筑名称:汤房巷董氏家庙

位于台江区上杭路南侧,汤房巷西侧。前门为汤房巷4号,后有小门设于上杭路福州市工商联斜对面。

该建筑一度被认为是邓炎辉宅,实为讹传。《福州双杭志》中附有一张《民国时期上下杭街商行店铺分布图》,其中在汤房巷中标有一处“邓炎辉宅后门”,而在不远的上杭路则有一处“邓炎辉宅”,或许正是张冠李戴的出处。根据现场踏勘、走访工商联及居民,邓炎辉实际居住过的房屋为上杭路87、89号,而此处正好可通过层层门洞从汤房巷2号穿出。

二、建筑创建:

该建筑整体建于清代,原为董氏所有,二进门额上书“董氏家庙”。

三、建筑衍变:

该建筑早在清末或民国时期便被改建:将第二进家庙改为民居,并将二进前天井披舍改为青砖楼并增设露台。

据原居民陈述,该建筑约在民国时期由董氏售予郑氏,后者居住至房屋被征收。

该院落在修缮后开设为一家餐厅,建筑原貌遭到较大破坏。

2022年下半年,改由青翼创创业服务中心使用。

四、建筑形态:

该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四面封火墙。大门朝东面向汤房巷,实为坊门,遍体灰塑装饰,精美异常。入门为花园(或埕),北折过石门框为一进,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构架;东次间后部有侧门直通汤房巷,封堵已久,疑为历史更替所致。前天井两侧披舍,后天井两侧隔墙,后为回廊,西侧有一小门通进。一进后天井有石门框通二进,门额上有匾额,依稀可见“董氏家庙”四字。过石门框为二进前天井,原回廊披舍已在民国时期改建为混凝土露台和二层青砖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木构架为清代穿斗扛梁减柱式结构,为减檐柱两根、减金柱四根的三开间敞厅;一字形屏门,明次间均作太师壁卷书弯枋一斗三升。前檐做轩廊,悬充挑檐。民国时期明间添屏柱两根、明间缝架下添方柱六根,以木隔断将次间隔成厢房,前置12扇花隔扇,并添二层溪水楼。第三进为楼,双层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楼一层西侧开弄道小门通上杭路。

此外,该建筑临街外墙乌烟灰墙皮全部剥落后,所露出的夯土墙非常规整和壮观,所展现的构造为典型的福州传统封火墙夯筑工艺,可称上下杭一景。


正门汤房巷4号正门  2012.4.30 蜗牛摄


侧门 2012.4.30 蜗牛摄侧门,早期封堵 2012.4.30 蜗牛摄




内部,2012.4.30 蜗牛摄二进门额 2012.4.30 蜗牛摄




内部,2012.4.30 蜗牛摄一进后天井隔墙 2012.4.30 蜗牛摄




外部,2012.4.30 蜗牛摄外大门两侧墀头  2012.4.30 蜗牛摄

 

门墙和门额(小飞刀摄于2009年7月)二进门墙和门额(小飞刀摄于2009年7月)




厅堂梁架(小飞刀摄于2009年7月)二进厅堂太师壁(小飞刀摄于2009年7月)




左右僻舍和大门背后的露台(小飞刀摄于2009年7月)二进左右僻舍和露台(小飞刀摄于2009年7月)
























































建筑临街的夯土墙景观(暂不留名摄于2015年8月)建筑临街的夯土墙景观(暂不留名摄于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