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光禄坊刘家大院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4-19 22:35 历史版本4 7470 9 4 新增内容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光禄坊刘家大院

目录

一、建筑名称:光禄坊刘家大院

位于鼓楼区光禄坊中段北侧,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为福州市区最大的一姓住宅。清道光间为刘齐衢购得改建,此后一直为“电光刘”家族居住。2013年作为“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二、建筑创建:

建于清代,具体时间不详。

三、建筑衍变:

光禄坊刘家大院前后经过几次变迁。其东侧两座原是清初著名画家许友故居——“米友堂”;西侧两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林佶故居,嘉庆年间又归举人、刻书家冯缙所有;此后数易其主。

清道光年间,“一胎同傍两进士”的刘氏兄弟中的刘齐衢(1813-1860)购买“道南祠”西侧的四座大院,其中包括“米友堂”的两座大院。自此“米友堂”改姓,称“刘家大院”。

清光绪年间,刘齐衢的孙子刘鸿寿[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曾任福建盐运使],又对四座大院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和装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爱国诗人郁达夫租住在刘家大院的原“米友堂”。他曾写有《毁家诗纪》,其中《毁家诗纪(二)》原注提及:“到福建后,去电促映

霞来闽同居。宅系光禄坊刘氏旧筑,实即黄莘田十砚斋东邻。

1958年,刘家大院西端第一座被用作福州中药厂,遭到改建。该座是刘家大院中古建筑艺术精华最集中的一座,至此毁于一旦。

1986年第二进、第三进又被拆建为新村,名师巧匠的精工佳作都被拆毁。此外多数的厅堂、花厅、天井也被截堵加层,已非当年旧观。

2012年10月12日——2013年9月30日,刘家大院闭馆整修。

2015年10月,在刘家大院的花厅成立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免费对外开放。

2021年4月21-27日,为举办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名人家风家训馆暂时关闭。

四、建筑形态:

光禄坊刘家大院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福州市区最大的一姓住宅。其范围东至道南祠(今鼓楼区第三中心小学),西至左题巷,南临光禄坊街,北至大光里。

四座大院皆坐北朝南,四面封火墙,硬山屋顶,临街六扇门,入第二重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有庭院,上庭院为面阔5间厅堂,中为厅,旁为房,从后厅堂、后天井而至二进、三进。四座大院隔墙相邻,小门相通。共有12间大厅、48间厢房、6间花厅(客厅)、3口鱼池、3座假山、6处亭台楼阁。此外,还有藏书阁、观音阁、佛堂等。大院建筑材料均特殊加工,围墙高达1.5一2丈,每块墙砖长1.3尺,宽0.7尺,灰白色,坚实耐火;铺地石板平坦光滑,长3米以上、宽0.60米以上达300多条。抱围大柱,长3.3米左右的100多根。40余间大小厢房的门扇、窗扇、壁扇、窗槛、花格全用楠木构成。院内家具如横案桌、公坐椅、大小方桌等皆用红木精制。

【1923-1936】

“电光刘”家族中的刘骏业、陈褧贞夫妇在光禄坊刘家大院东路第一进假山前留影,约摄于1923-1936年间(来源:《老照片(第72辑)》)“电光刘”家族中的刘骏业、陈褧贞夫妇在光禄坊刘家大院东路第一进假山前留影,约摄于1923-1936年间,刘广容先生提供(来源:《老照片(第72辑)》)















【2007】

修缮前的刘家大院(ABC摄于2007年)修缮前的刘家大院(ABC摄于2007年)










【2009】

修缮中的刘家大院边门(蒋亚力摄于2009年)修缮中的刘家大院边门(蒋亚力摄于2009年)










【2010】

修缮中的刘家大院大门(暂不留名摄于2010年8月)修缮中的刘家大院大门(暂不留名摄于2010年8月)










【2013】

刘家大院大门(拍摄:池志海/2013.2)刘家大院大门(拍摄:池志海/2013.2)
刘家大院大门(拍摄:池志海/2013.2)刘家大院大门(拍摄:池志海/2013.2)
刘家大院边门(拍摄:池志海/2013.2)刘家大院边门(拍摄:池志海/2013.2)

 

















【2015】

刘家大院假山现状(暂不留名摄于2015年2月)刘家大院东路第一进假山现状(暂不留名摄于2015年2月)
存放于一进梢间的林绍年神道碑(暂不留名摄于2015年10月)存放于一进梢间的林绍年神道碑(暂不留名摄于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