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州“三山”之一屏山南麓的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华林路78号,坐北朝南。为北宋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创建的华林寺的大雄宝殿;但大殿本身的始建时间无考。1958年大殿被鉴定为宋代建筑,是长江以南现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西湖宾馆内,又称三山旧馆,占地百余亩,集民居、园林、祠堂于一体,曾经被誉为闽省第一园林。原主人龚易图。1949年后环碧轩被征用为福建省政府接待处,后改省交际处,再改西湖宾馆。因修建福飞路,环碧轩东半部被毁。五十年代接待处建有苏式建筑多座。西半部景观也破坏殆尽。现仅余西式八角亭一座。[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中山路23号中山大院内,原为明、清贡院“至公堂”旧址,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福建咨议局大楼。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来闽,改名为“中山堂”。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北大路、西湖宾馆东门斜对面。原为寺址,清初,萨与相辟为别墅,称半野轩。乾隆间,归盐商吴氏所有。吴清源、蔡廷锴、刘建绪、朱绍良、陈绍宽、皮定钧、熊兆仁、龙飞虎等都曾在此居住。现仅留遗址。[阅读全文:]
摘要: 又称越山,也叫平山。因山形如屏,障护城北,得名屏山。山高67米,广50公顷,是“三山”中最大的山。史称汉闽越王无诸建冶城,相传就在山的东南冶山一带。冶山北有福州最早的冶练遗址欧冶池。晋子城、[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仁寿堂二、建筑创建:民国廿七年(公元1938年)二月,为庆祝萨镇冰八十九岁寿辰,福州海军袍泽陈兆铿、省参议会议长丁超五、省府委员陈培锟等50余人捐资,购置冶山马氏宅地,修建一座两层楼房,名[阅读全文:]
摘要: 佚老堂位于冶山顶部,九曲北侧。是一座传统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两层三开间带前廊,底层正面已被改造成砖墙,山墙为红砖砌筑,歇山式屋顶。 堂前为冶山古园林(疑为伊园)遗址,上有鹤舫(流觞亭)、观海亭、越壑[阅读全文:]
摘要: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明洪武四年(1371年)附马都尉王恭主持修建福州府城时在山顶建造“样楼”,作为各城门楼的榜样,城成后更名为镇海楼。此后屡毁屡建。2008年原址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龙峰泰山庙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明崇祯三年(1630) 始建,历代有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坐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山门、披榭、二殿、戏台、两廊、拜亭、大殿、临水宫等组成。大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殿内供奉温康两都统及十二元将(即十二生肖)等神祇,两廊有保稷、五谷、瘟疫等十四司神像彩绘及泥塑。二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龙峰泰山庙内的壁画上,绘有福建十府两州(福州府、漳州府、延平府、邵武府、福宁府、兴化府、泉州府、建宁府、汀州府、台湾府、龙岩州、永春州)的城隍形象,其中“台湾府”作为福建“十府”之一,特别引人注目。它见证了台湾在尚未建省之前曾隶属于福建管辖201年之久的历史。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