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督教施埔堂,原名真学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福州建造的一座重要教堂,由包尔腾牧师建于1883年,位于今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旁的学生街。为两层回廊式建筑,周围有甲乙丙丁戊五大建筑群,占地十四亩多。[阅读全文:]
摘要: 注:本词条由本站网友、侯官吴氏大厝的主人胖胖鱼维护。侯官吴氏大厝位于侯官村中市11号,是一幢建于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式宅院。[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螺洲镇洲尾村江墘埕1号,原为大王庙,现仅存围墙大门。院内现为建国初期建筑,曾为闽侯地委公安局。[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学院附属中学文虎楼由两栋青砖楼组成。该建筑由华侨胡文虎于1935年捐资建设。其所在,即今日的福州第二中学。1995年付梓的《福州市教育志》声称该建筑犹存,然至今日已不复存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进步路16号(现时代中学院内),由福州的德商禅臣洋行(Siemssen & Krohn)创建,为近代福建最早的一座西式花园,也是仓前山居留区内外侨创建的唯一公园。园中引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名木,建有西式园林小品(包括喷泉水池、玻璃花房等)。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禅臣花园作为敌产被北洋政府没收,后又发还;1939年,福建省政府在禅臣花园旧址创办福建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次年改称福建省研究院。1949年后,由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使用;2006年,租予时代中学作为校园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施埕反帝大同盟旧址原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施埕社区施埔路4号,1933年中共福州市委把清光绪年间建造的施埔将军庙作为“反帝大同盟”据点,进行抗日救国活动。1935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同志组织抗日肃劣会,这里是进行秘密活动的据点。原庙为土木结构,占地约150平方米。由戏台、大殿、后院三部分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13.15米。单檐悬山顶占地149平方米。1985年重修后改作老人馆。近期再次重修,位置略有移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