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柴井医院是基督教会在福州市区创办的三所主要医院之一(其余两所为协和医院、塔亭医院),1898年由英国圣公会(安立甘会)创办,位于北门内柴井。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只设女部,1905年新设男部,1929年正式定名柴井基督医院,至1949年时已占扩大到初创时几乎整个安立甘会北门建筑群的范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10号,原为“福泰和汇兑庄”老板、新加坡华侨周学振私宅,建于1928年左右,包括两座别墅和面积较大的西式庭院。两座别墅均为二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的英式别墅,除入口台阶外,基本相同,均为面阔三间、正面中央为带前廊的客厅,前廊仍带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哥特风格;建筑顶部有安妮女王时期流行的人字形山花装饰。[阅读全文:]
摘要: 现原址位于乌山小学对面白马河公园,初名为“福建学院图书馆”,后重新命名为“乌山图书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施埔路(学生街)南侧,推测原为明道盲童女校的附属建筑;现为福州市盲人院福乐家园。约建于1922年前后,现外立面已贴瓷砖。[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镇旧客运码头边,现为马尾旧街177号。潮江楼始建于清末,原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4米,进深28米,老板周用梁,初时开茗楼,后兼办旅社、菜馆。民国19年,潮江楼毁于大火,重建后改为3层。2017年对潮江楼进行修缮及开展王荷波事迹展陈工作。[阅读全文:]
摘要: 百合明园为1929年由福州警界官员施泰桢、郭泳荣、庄原豪发起,聘请林天民设计建筑,在汤门附近废城基上兴建的大型园林化娱乐性澡堂。1951年改为国营大众澡堂,八十年代后澡堂园林、建筑部分相继拆除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太保境巷58号。为一座两层民国楼,外墙为青砖砌筑,正面设圆柱拱券外廊。建筑南侧约30米有高大的封火院墙和院门,据居民回忆直到建国初这里仍有假山花园。民国楼西侧有一座同时期的两层木楼。[阅读全文:]
摘要: 上雁村88号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由门房、正厅、后座二层走马楼组成,占地面积约为890平方米,内有较多“语录”“标语”留存。2018年,规划迁建该建筑。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上雁村88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2021年8月迁建完成。[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岭的宜夏村大洋坪5号,原为石匠刘慈祯宅。1947年2月22日,林白被任命为中共闽浙赣区委委员会城市工作部委员,以林白、刘文耀等人为核心的游击队伍,在刘家老厝建立鼓岭刘慈帧石匠联络站。2018年底在鼓岭古厝摸排中被发现、2019年完成修复,并以“闽浙赣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联络站旧址——刘家老厝”名义向公众开放。2021年3月,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岭,位于晋安区鼓岭的三宝埕附近,为美以美会传教士柏龄威(Arthur William Billing, 1877-1960)别墅,建于1912年,单层石木结构简易西式建筑,近代外廊风格;门牌编号404(1919年后)。柏龄威夫妇长期在福州私立协和中学(Foochow Union High School)任教,其中柏龄威先生在“协和师范学校”时期曾任校长 ;他们直到1957年才离开中国。本建筑现为“竹林山庄”,基本保存完好。2021年3月以“柏玲别墅”名义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