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州鼓楼区光禄坊玉山涧河沿,建于明万历壬寅(1602年),清咸丰九年(1856年)修葺。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二进。大门六扇,中为大门,额上青石刻的:“玉山老佛殿”匾,两侧小门额上有“过[阅读全文:]
摘要: 方广岩位于福建省永秦县葛岭乡东北的山腰上,为闽江下游一天然名洞,古禅圣地。此洞穹隆巨顶一扁平巨石覆盖,于陡峭岩壁上,凌空建筑古色古香的天泉阁、大雄宝殿、脱凡楼、观音楼、生活厨房等五座楼阁,顶部还有一股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宦溪镇创新村北、鹅峰南麓。因地形似天鹅。寺院所处位置似鹅喙,故称鹅峰寺。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初期为尼姑庵。清康熙年间,曾因日本高僧废木炌禅师结庐梵修和供奉伏虎禅师金像而闻名。鹅峰禅寺原有横向三个院落,西为禅师殿,中为大雄宝殿,东为斋堂,三部分各有天井。现建筑大多已不存,大雄宝殿等均为重建。现为南安雪峰禅寺下院。[阅读全文:]
摘要: 白豸塔位于福清市东张水库中央,鲤鱼岛西南大约700米处。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该塔原塔高约15米,为七层八角实心石塔,每层塔壁正中设龛雕佛像,每根塔柱上都刻着捐资者的姓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为福州唯一的水上寺。寺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已有王翰《金山塔》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毁坏,1934年重修,1983年、1996年两次再修。主要建筑有妈祖殿、石塔、文昌阁、厢房;妈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角,上饰卷草,下施角鱼。左厢房名“借借室”,是明代“三一教主”林龙江(林兆恩)借居之处。右厢房名“忙忙斋”,传为抗倭名将张经早年读书处。金山塔,在寺院中庭,为七层八角楼阁式实心石塔,高11.5米,二层素面须弥座。塔身素面,四面设券门,角檐上翘,葫芦形塔刹。1983年8月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怡山西禅寺内,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由住持复本禅师、监院微妙禅师重建。1980年起又作修建。殿中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像、药师佛像、阿弥陀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像,后面供奉观世音菩萨像、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由住持复本禅师、监院微妙禅师重修。[阅读全文:]
摘要: 西禅寺,又称清禅寺、延寿寺、长庆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怡山山麓,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由住持复本禅师、监院微妙禅师重修。[阅读全文:]
摘要: 始建于南梁大同五(539)年,北宋大中祥符八(1015)年赐号“东禅等觉院”,崇宁二(1103)年《崇宁万寿大藏》雕造完成后又赐“崇宁万寿寺”。明成化三年(1467)重建并改名东禅宝峰禅寺,嘉靖年间被废,后又重建。解放后被借作军火库,于1952年因弹药爆炸被毁,原址建起福州锅炉厂。[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