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州鼓楼区下殿里乌塔西侧,唐贞元十五年(779年)建,明永乐、宣德、成化间屡经修建,至嘉靖寺废,现有寺宇是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知客宝相,向檀越(施主)高步衢募化房地建的。坐北朝南共三殿。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前殿(天王殿)改建为安泰街道办事处,二、三殿被占为民居。1980年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二、三殿,复为寺。1985年主持理光师等募缘重修,二殿、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和第三殿(双层大悲楼)。周围还建有尼众宿舍,面积600平方米。建筑现已被寺方拆除,正在重建中。[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乌石山东南,原是明万历元年(1573)提学使孙昌裔的石梁书屋,清顺治年间(1644-1661)其后代孙学稼舍地为观。观西接冲天台,北有朱子祠,东接三宝殿,与武圣殿、弥陀寺、文昌阁、吕祖宫等形成道教建筑群。观占地面积2378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周以围墙。东侧设门,门墙重檐歇山顶。首座玉皇阁,坐南向北,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廊后堂,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堂内顶施圆形刻花彩绘藻井,共三层,进顶嵌饰金“团寿”纹,左右分别为“凤凰池”(凹槽形天花板),池中有雕刻口衔灵芝的凤凰1对。三清殿与玉皇阁隔庭相对,后座五师殿居于高台上。三殿的木、石柱均刻有字体不同、风格各异的阴阳体楹联。保存基本完好。玉皇阁己作修复。[阅读全文:]
摘要: (道山观内·清代)三清殿与玉皇阁隔庭相望,坐北向南,回廊相连,庭廊均铺石,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三面周廊,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阅读全文:]
摘要: (道山观内·清代)高台前左右设石阶49级,曲折蜿蜒而上,坐北向南,依次为长廊、拜亭(左右小天井)、正殿。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殿前长廊,牌楼式,中段高,两边低,上为卷棚顶雨盖,地面为陶片[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鼓楼区仙塔街七转弯,原为祠堂,五十年代中,福州第五中学扩建,占用了位于塔移影7号、建于光绪年间的广化堂,经政府协调,将其迁移到本建筑中。2011年,广化堂部分堂众由于无知,将历史留传下来的祠堂古[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鼓楼区光禄坊玉山涧河沿,建于明万历壬寅(1602年),清咸丰九年(1856年)修葺。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二进。大门六扇,中为大门,额上青石刻的:“玉山老佛殿”匾,两侧小门额上有“过[阅读全文:]
摘要: 方广岩位于福建省永秦县葛岭乡东北的山腰上,为闽江下游一天然名洞,古禅圣地。此洞穹隆巨顶一扁平巨石覆盖,于陡峭岩壁上,凌空建筑古色古香的天泉阁、大雄宝殿、脱凡楼、观音楼、生活厨房等五座楼阁,顶部还有一股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宦溪镇创新村北、鹅峰南麓。因地形似天鹅。寺院所处位置似鹅喙,故称鹅峰寺。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初期为尼姑庵。清康熙年间,曾因日本高僧废木炌禅师结庐梵修和供奉伏虎禅师金像而闻名。鹅峰禅寺原有横向三个院落,西为禅师殿,中为大雄宝殿,东为斋堂,三部分各有天井。现建筑大多已不存,大雄宝殿等均为重建。现为南安雪峰禅寺下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