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古城村。遗址占地约15万平方米,经多次考古发掘,东城墙残长287米、北城墙长约310米,西城墙长约280米,南城墙只发现拐角部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烟台山公园山顶,始建于元末,当时福州府为加强江防,在藤山顶峰设烟墩,即烽火台,作以报警,与中洲炮垒呼应。烽火台早已毁废,现存为90年代公园仿造重建。基座三合土,直径5.18米,笔筒形,共4个孔,南面高1.2米,宽1.52米,其他三面孔拱形,高0.6米,宽0.8米。是元代福州军事设施的重要遗址,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凤岭路,园内原有琉球国(琉球群岛曾经存在的政权)使者、商人、留学生和海员等墓葬共七座;1987年从福建省邮电学校操场边迁入两座,2006年从附近迁入一座,现存共有十座。墓朝向多为向南,均为三合土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单室,封土前竖有方首墓碑,碑面镌刻死者姓名、身份、籍贯、卒葬年月、坟墓大小,碑额刻有楷体:“琉球国”。1985年建造墓园,墓园面宽32米,纵深60米,四周砖砌围墙。琉球人墓群为中国与琉球国友好往来的见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80年12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屏山西麓龙腰,又名蔡公井、龙舌泉、龙腰井。唐代元和建石泉院。相传福州宋知州蔡裹(襄?)用此井水煮茶,并书“苔泉”两字刻于石上,今石碑尚存。井石构,圆形,内径为1. 10米,深数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江边,宋咸平二年(999)至明武十二年(1379)为怀安县衙署;明万历八年(1580年)撤怀安县,县治废;清代改为怀安递运所,改建为悬山顶,穿斗架二进民居。建筑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庭院均用工整的条石铺地。衙署两边的围墙已毁,墙基尚存,高0.9米,厚0.75米,周长150米。该衙署是目前仓山区现存唯一的衙署遗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文儒坊西段与通湖路交界处,西面与南面为曲折流经的安泰河。自2011年10月14日起,由福建博物院、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会与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文儒坊西段遗址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南,又称榕桥。建于宋元丰五年至八年(1082~1085),清代水毁一墩,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均有重修。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桥,跨于可溪上,东西走向。全长约100米、 宽1.74米、净跨4~6米、离水面高约3.6米。[阅读全文]
摘要: 云林院八角井,位于荆溪镇六垱村上洪坑云林院前,该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砖石结构砖石结构,井径3米余,是我国已知口径最大的宋代石井。八角形石井栏上有募缘僧人、施主芳名及开井年代题刻7段。[阅读全文]
摘要: 庙内保存唐碑1通、宋碑1通、明碑1通,及闽王墓志铭等多块碑刻。[阅读全文]
摘要: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后,英国陆续在马限山建造了监狱、副领事署、圣教医院院长公寓和圣教医院等4座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梅园监狱建在马限山上,靠近闽江一侧,山上树木葱郁,相当隐蔽。从监狱处有两条小通道,一通蝴蝶道,一通今轮船公司码头边。1992年作为“马限山梅园”建筑群的一部分列入第三批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又称南般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西,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重修,马江海战中损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林述庆墓原在长乐县筹岐山,1986年5月因福州火力发电厂建设需要,墓按原状迁葬故里亭江镇闽安溪头顶。1992年11月5日公布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岳峰镇鹤林村凤丘山,包括位于山上的“凤丘山鹤林宫”(已毁)、位于山下桂溪村桂兜的“丹井”和三处摩崖题刻。1961年9月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横屿湖重自然村。井圈马蹄形,外壁刻有“住持僧达觉”、“捨癸亥岁造”等字,应为宋井。井旁还有两个石盂。在横屿村拆迁中灭失。 [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林森高祖林国仕(字用厂)修建,瓦椽架于七星壑上。“据村里的乡贤说,林森出生时老屋已基本濒临倒塌,林森之后曾经多次回乡,但是他每次回乡,都以关抚民生为先,不但修道铺路,还兴办了4所中小学,编修了淘江林氏族谱,却无暇顾及修葺自家陈年老宅,以至老宅年久失修,于20世纪50年代故居毁坏。”上世纪90年代,乡亲自发筹资,在原址附近依照原貌建成故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泰山宫东,又称文昌宫。始建年间不详,相传朱熹曾在此讲学,并题有“文明气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现为清代建筑。书院坐南向北,木结构,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脊,上饰灰塑卷草,下施角鱼。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上层楼前及两侧设楼廊,右侧辟为朱子祠,楼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栏杆、栏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墙垣护卫,现为小学诗堂。前院前短围屏题刻,前为“文光射斗”,后为“濂水龙腾”。2001年6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始建时间不详,现存建筑主要是1947年由陈绍宽主持修缮、及1989年后由村民改扩建而成。[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泰山前3号,系清末木材商人、四品候补道员林寿熙的家宅,又被当地人称为“林浦炽”、“濂浦炽”(林寿熙小名“炽炽”)。建筑为三列式、中西合璧豪宅,建于清末或民国初;坐东南朝西北。前有照壁,照壁前平埕约200平方米。左右披榭二层。卷棚门罩,清水墙面,进有插屏门,明三暗五结构。中式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有游廊。天井两侧披榭为二层结构。右边游廊大门通往西式舞厅,内有壁炉。大厅后为民国双层西式建筑,有漏窗式栏杆,拱形大窗外墙。大厅北面右侧有旋转楼梯,十分罕见。所有砖雕都十分精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