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梅坞顶弄1号(塔亭路与梅坞顶弄路口),建于民国时期,原为郑氏归侨产业。据居民回忆,郑氏与江秀清(曾任国民党福建缉私队长,国大代表,福州“军统”领袖)交好,1949年后赴台。建筑现已不存,原址辟为楼盘“汇龙尚书苑”。[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塔亭路24号、26号,原为民国时福州著名牙科医生徐卓能开设的诊所。现已不存,原址辟为楼盘“汇龙尚书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西湖公园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八一七路南端的闽江之畔,南起解放大桥路口,北至小桥头,因楞岩洲设“中亭”而形成街市,故而得名。“五口通商”之后福州商业兴盛,中亭街商埠十分繁荣。中亭街于1998-2002年重建,已不复旧貌。[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鼓西街道,长约230米,南北分别连接省府路和鼓西路。肃威路原名“马房巷”,又称便民巷,是清代闽浙总督署马房边的小巷。1925年萨镇冰任福建省长期间,扩宽马房巷、修建了一条新型马路,因萨镇冰有“肃威上将军”头衔,故该路命名为“肃威路”。[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仓山区)的高盖山南侧,1941年日军侵占福州后强征民力修筑,占地6000多亩。[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居安里8号,20世纪初为民国时期海军将领、曾任海军陆战队暂编第一混成旅旅长的杨砥中购入。1925年,杨砥中因海军内部不和被刺杀。该宅仍由杨家后代居住,直至拆迁。[阅读全文]
摘要: 民国时期(约1940年代)拍摄的私立福州协和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大楼(来源:协和医院何明秀护士的相册,林轶南收藏)[阅读全文]
摘要: 徐家村172-174号,是一座完整的前后双天井加左护厝的闽侯优秀民居。左侧护厝格栅栏杆极具闽侯地方特色。石雕,木雕俱佳,格局完好。[阅读全文]
摘要: 荆溪徐家村213号[阅读全文]
摘要: 徐家村265号,七开间古厝,一面阴刻唐诗隔扇门保存完好,插把人物雕刻精细,厅堂弯枋彩绘艳丽。尚未征收,主人说这座也要拆掉。[阅读全文]
摘要: 徐家村299号,一座独具特色的二层民国风格民居。白板壁,木梁柱的组合简洁明快,前廊二层为居住空间的布局在福州很少见。已征收,如拆迁计划顺利不日将被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 徐家村291号,屋脊上精美的剪瓷花朵和朴拙的灰塑禽鸟是这座古厝的最大特色,檐前精致的瓦当保存完整。厝前左手一座四坡顶带美人靠木楼溪已被掀瓦。[阅读全文]
摘要: 徐家村254号,厅堂锯花木雕彩绘,麒麟图案尤为精美。已被掀瓦,行将消失。[阅读全文]
摘要: 徐家村266号,闽侯县历史建筑,镂空浮雕隔扇门保存完整。厅堂弯枋木雕繁复。因有文物点身份免于拆迁,是否搬迁不得而知。[阅读全文]
摘要: 徐家村264号,保存完整,前有门楼,四周院墙包围,墙内老树荫庇,据说将要落架搬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凤池山西坡,又名良心寺。明万历间,僧悟宗利用距地面2米高的岩壁一突出巨石,在其三边砌石,构成一间占地约173平方米的石屋,石屋内外及附近有明清40多段摩崖石刻。积翠庵至白云洞一带的摩崖石刻属鼓山摩崖石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列。1998 年 2 月公布为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白云洞周围200米,积翠庵至白云洞之间的石磴路。[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郑家楼,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对湖路,后改为砂轮机厂。已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