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25”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0.126817秒
摘要:位于福清市一都镇龙屿溪上游北岸,原名“安宫”,后称“协济庙”,内供奉的神灵是唐代协力同心、急赈济民的张大郎、季大敷两位先贤。南宋状元黄定,儿时曾游戏于庙,中进士后重修庙宇并撰记。而后历代均有修缮,现存建筑为清末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坐东向西,前临赤鲤河。呈复合院式布局,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门墙正中为石框大门,大门上方“协济庙”三个楷体大字,苍劲有力,镌刻在坚硬的花岗岩石匾额上。庙内结构精巧,门墙后为戏台,中为天井、香亭、雨亭,后为大殿,周以封火墙。戏台为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正上方设有圆形穹窿状藻井,以小斗拱旋迭而成,顶为太极图案,戏台上悬挂有一清道光年间的匾额,上书:“作如是观”四个大字;戏台前为香亭,香亭上方也设有藻井,为八角形,顶为木雕牡丹。两厢男女宾楼,宾楼前壁绘有状元黄定和进士黄龟年的生平。大殿为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正厅设三尊神像,中为大王公,张、季二神分列两侧。殿前有二副既描景又忆昔的楹联:“安宫潭浮蔚奇观形成二十八宿,协济庙环山增秀色福荫万千家。”东西两侧厢房也奉祀有神明。显济庙于1981年2月公布为福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9月初,一都显济庙因台风海葵引发的洪水冲击而部分坍塌。[阅读全文]
摘要:2016年,一都大招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9月初,一都大招桥被台风海葵引发的洪水冲毁。[阅读全文]
摘要:又名后塆宫,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垅里村,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2019年8月被村民拆除,原址整体新建。[阅读全文]
摘要:诸天宫俗称郎官庙,位于大湖村郎官自然村。诸天宫坐东向西,现有廊亭、前殿、戏台、拜亭、中殿、钟鼓楼、后殿等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闽侯县南屿镇流洲,建于民国。50年代岐峰乡公署设于流洲鸿涛厝。长期荒置,现已大部分坍塌。[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罗源县中房镇厚富村水尾,为一座木构廊桥,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清代重修。1993年除夕因村民烧香祈福失火烧毁。[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马尾区青洲村,为一处清代民居。2019年,青洲村整体拆迁建设青洲新苑安置房,该处为村中唯一保留的建筑,计划修缮用于居民文化室。[阅读全文]
摘要:机修车间建于1970年代,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主要用于修理和保养机器。[阅读全文]
摘要:仓山区保护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登瀛桥,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陈厝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南北走向,二墩三孔石梁桥,全长约52米,宽约3.2米。[阅读全文]
摘要:樟板乡贤第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清代后期建,整体建筑保存完好,由屋前池塘、上下厅及左右护厝、后部横屋组成。[阅读全文]
摘要:奎光阁坐落于长乐城区十洋街孔庙(今长乐师范附小校园)内,俗称“八角楼”,是古代奉祀主宰科甲之神“文昌帝君”的场所。原建在东关岭口梅峰寺西侧(县城东门外),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移建孔庙内。乾隆十三年,道光二年,均有修葺。阁呈八角形,三层,高约18米,木构,重檐翘角。阁内有楼梯通至顶层,旧时可远眺县城全景。[阅读全文]
摘要:历史上道山亭为北宋熙宁年间,福州太守程师孟所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作《道山亭记》。后道山亭荒废。明万历初、清道光二十年两次复建。现有六角亭为1955年重建,1980年修缮。[阅读全文]
摘要:马尾天主堂女修院约建于20世纪初,位于主堂北侧,由三座青砖洋楼一字沿婴脰山山脊排布。南楼南端设置殖民地式外廊,与主堂呼应。[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