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美华书局旧址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5-20 01:49 历史版本5 5471 2 0 新增内容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美华书局旧址

美华书局位于仓山区天安里14号,又名罗札里奥·马卡尔出版公司(Rozario Marcald CO.),是近代福建最早最大的采用新式印刷技术的图书出版机构,由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开始筹建、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营业。陈兆奋、陈建中先生撰有《近代福建地区最早最大的图书出版机构——福州美华书局》一文,详细介绍了美华书局的历程,全文引用如下:

近代福建地区最早最大的图书出版机构——福州美华书局

陈兆奋  陈建中

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路天安里紧邻于基督教天安堂的一座四层洋楼,原是美国基督教福州美以美会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开始筹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开始营业的福州美华书局,又名罗札里奥·马卡尔出版公司(Rozario Marcald CO.)。它是近代福建最早最大的采用新式印刷技术的图书出版机构,为当时传播人文知识、科学知识以及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美以美会传教之初即非常重视出版事业,在派遣第一位布道使来闽以前,就决定在华各商埠设立印书局。1847年,美以美会传教士柯林和怀德夫妇三人远渡重洋,历时144天于同年9月7日抵达福州,在仓前山附近租赁一个小屋,除当住宅之外也兼作学堂,用来向当地百姓学习福州话。聘请华人塾师教中文,并据《戚林八音》讲榕腔,用罗马音标并据《戚林八音》教外国人学讲福州话。1859年,由美国传教士怀德发起,在福州仓前山天安里创办福州美华书局,当时主要由1855年6月来华传教士万为和1958年来华传教士保灵负责筹划组建。

1859年美华书局得到美国圣经出版协会5000美元的前期资助款后,1861年万为亲自去香港和广州采购机器,买回一架美国印刷机和一个中国自创的13点活字雕刻石盘。他自己先在香港印书局学习印刷技术,并雇请一位广东熟练印刷工人来榕,为福州带来了近代印刷技术。1861年11月,美以美会又捐700美元买下一块地,面积为10×20米,地价400美元。次年落成四层楼房,美华书局正式开工。顶楼是总经理和正副编辑办公室;二层、三层主要是工厂,内设石板印刷、装订、铅版印刷等工场,以及各国色纸洋簿文具等储存室,还设有专管寄递及收取书报费的办公室;底层是职工家属宿舍。美华书局首次在福建使用活字印书,开创了我省印刷史上的新纪元。此后,随出版业务的不断扩大,书局又陆续购进新式印刷设备,采用铅印技术印刷图书。1884年书局购买大小滚筒印刷机、模坯、华英活字模、铸造图版、铜铅花边书边、印刷机等设备。1895年又购置了日本铅字、压画行机器、穿孔机器、英文铅字和零星杂物等。1896年购买各书架洋板,即书的金属板。1898年购买大型脚转机书架、乐谱铅字、英文花字、西国文具等。1899年购买中文铅字、罗马字铅字、文具、洋纸、洋簿、多国色纸等。1901年购买大型滚筒印刷机一台。

1862年12月,万为离任,则由保灵继任美华书局主理之职。1866年保灵因传教事务繁重而辞,由裴莱尔、麦利和、李承恩和力为廉先后任主理。主副编辑之职多由华人担任,包括黄乃裳、黄治基、陈元龙、郭占基、方道泰、谢锡恩等人。他们在传教工作之余,也学到近代印刷技术和先进出版理念,成为此后福建近代国人自办出版业先行者和中坚力量。

美华书局出版书刊甚多,笔者留存至今有140多年之久的《榕腔与英文字典》(Dictionary of The Foochow Dialect),著者Maclay Baldwin Leger,出版时间1870年6月14日,出版地福州。这本字典第一版前言中著者最后一句话写道:“现在这本著作可以呈现给大众,我们怀着最热切的期望,望能对学习中国语言的学生有所帮助,也可能便利西方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最重要的是它可能促进基督传教士在中国人中的影响。”其他的图书,如麦利和传教士著的《生活在中国人中间》,保灵传教士著的《福州话圣经中的士师记》和《但以理书》 ;万为传教士著的《新旧约串珠圣经》、译的《榕腔新旧约圣经》、绘制的《福州地图》、《地球图》等。笔者还复印留存有福州话罗马字《新旧约圣经》及福州话《新旧约圣经》原版。也出版了一些介绍世界各国历史知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如《天文图说》、《大美国史略》、《地球全图》、《卫生浅说》等。

美华书局出版的报刊有,福州美以美会于1874年创刊的我省第一份中文月刊《郇山使者》,由李承恩任主编、黄乃裳任主笔,刊登劝人种牛痘、革除缠足等文章。该刊物后更名演变为《闽省会报》、《华美报》、《兴华报》、《日日新报》、《福建日日新闻》、《福建日报》、《申报》等。1896年创刊的《福报》,是辛亥革命志士黄乃裳独资创办的我省历史上第一份由中国人公开印行的近代报纸。报馆设在美华书局内,由该局印发。这是一份宣扬思想启蒙和维新变法的报纸,是当时戊戌变法前后国内重要报刊之一。该报后因亏损,于1898年停刊。

1898年,美华书局在近旁购买一块空地,价值2000元,由教友们捐建“播捷会馆”,位于福州市仓前路105号。建筑物为五层砖木结构洋楼,以许播美、许捷美先生名字各取一字来命名,以表纪念之意。 会馆作为国内外传教士、学者和培训人员来榕住宿交流场所。美华书局人材荟萃,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1903年6月,福州美华书局并入上海华美书局,上海联合书局命名为华美书馆。鉴于福州美华书局过去40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成为联合书局在福州的一个分局,名为福州美华书馆,直至1915年停业。福州美华书馆大楼产权属于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天安堂办公楼的纪念三位会督的“力君纪念馆” ,以及福建神学院院长、福建协和大学校长杨昌栋博士住宅。文革期间美华书馆和播捷会馆楼房被居民占用至今,现正面临被拆毁的危险。

美华书局印书楼(拍摄:池志海/2011)美华书局印书楼(拍摄:池志海/2011)

 

美华书局印书楼(拍摄:池志海/2011)美华书局印书楼(拍摄:池志海/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