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下杭路曾氏祠堂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4-29 20:43 历史版本3 4205 2 0 修正错误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下杭路曾氏祠堂

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196号,该地原为王莲莲丈夫郑诚家族所有,后售予清末民国福州第一大纸行老板曾文乾。曾购房后由其堂弟曾文敏督工建造曾氏祠堂,为福州较有代表性的家祠建筑之一,后被攀附为曾巩后裔祠堂。该曾氏家族,原是从长乐感恩村迁来。

祠堂建于民国14年(1925年)。坐北向南,原有两进,首进临街为商行形式,以供出租。二进为祠堂正座,依次有门厅、回廊、祠厅,祠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周围用封火山墙。大木架横梁跨度大,石柱题刻楹联多处。门墙上有“南丰衍派”、“出孝”、“入娣”等横额石匾。保存较好。沿街建筑东侧另有一侧落,首进为一专祠。曾文乾乐善好施,办了“纸帮救火会”附设在专祠的前部。

约在1947年,曾文乾长子曾希骥(又名曾万宜)将祠堂办了“四端中学”,同三座祠堂房产(上杭路、潭尾街、宫左社)归作校产;其同父异母的胞弟曾万颐任教务主任,其他教职员多是有亲缘关系。解放后,党和政府对“私立学校”进行调整,“四端中学”与三座校产房屋并入福州四中,其胞弟曾万颐安排任福州四中教务副主任,其子曾乃尧、长孙曾天寿安排为职员,其堂叔曾文蔚安排在延平路汉斌诊所当医生。福州四中将祠堂沿街建筑与上杭路房屋改建为教工宿舍,将专祠改作校办工厂。后该工厂又拆除,原址新建教工宿舍楼。

故现存曾氏祠堂仅剩二进祠堂建筑,和部分侧落建筑。

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2020年修缮。

2021年4月29日,“‘苍霞人家’生活馆”在曾氏祠堂内开馆。

曾氏祠堂山墙及屋面(拍摄:暂不留名/2013.11)曾氏祠堂山墙及屋面(拍摄:暂不留名/2013.11)










曾万颐(曾氏后人提供,背景猜测是彬德桥)曾万颐(曾氏后人提供,背景猜测是彬德桥)













曾万颐: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生物学家,书画家,收藏家,福州四端学堂(福州四中前身)的创办者之一。


福州晚报《双杭街的曾长兴土纸行》节选:

……曾文乾本人经营消极,不图东山再起,只想为自己晚年做好安排。他在下杭街建造“南丰曾氏家祠”,另在仓前山洋墓亭建筑一幢三层楼洋房作为安度晚年的生活居所,也用去了大笔资金。 

民国初期,曾文乾花了五六万银元,用了六七年时间,新建一座“曾氏家祠”。20世纪20年代,祠堂建成时,曾文乾考虑到日后逆子会兴风作浪,霸占祠产,特在开祠典礼上,举行一次“鞭笞训诫”仪式,即以儒家的“仁、义、礼、智”的理念为“四端”,叫曾万鋆跪在祖宗神主牌位前,鞭笞三下,以示意勿忘“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明是告诫曾氏子孙,暗是期望不肖之子改恶从善。曾文乾可谓用心良苦,但唤不醒逆子的劣迹心田。其子终于1941年以曾宜之名当了日寇第一次侵入福州时的汉奸,1941年4月22日至9月3日任福州伪商会会长。1941年末,他气死了76岁的老父曾文乾于上海,败坏了家业,实乃不忠不孝的罪人。

曾宜在解放后一度被我公安机关逮捕。他活到70多岁,1964年病死,剩下白发妻妾三个,另一个做尼姑的活到90多岁。

《下杭路曾氏宗祠的始末》:

下杭路196号曾氏宗祠,为潭尾街长兴茂溪行(土特产)老板曾文乾捐资,由其堂弟曾文敏督工建造,约有80年历史。正祠的首进按商行结构建造,以供出租;二进为祠堂正座,按祠堂的祭祀、庆典的规格建造与摆设。祠堂正座的东边另建一座专祠,供奉有救命大恩、婢女出身族人尊敬的姨太(小老婆)的神主龛。曾文乾乐善好施,办了“纸帮救火会”附设在专祠的前部。抗日战争期间,曾文乾病逝于上海;抗日战争胜利后,其长子曾希骥又名曾万宜,因1941年4月日寇第一次侵占福州,他以曾万宜为名当了汉奸,任伪福州物资调节处主任,后他逃到上海,这时回来主持祠堂事务;约在1947年他亦做了善事,将祠堂办了“四端中学”,同三座祠堂房产(上杭路、潭尾街、宫左社)归作校产;其同父异母的胞弟曾万颐任教务主任,其他教职员多是有亲缘关系。解放后,党和政府对“私立学校”进行调整,“四端中学”与三座校产房屋并入福州四中,其胞弟曾万颐安排任福州四中教务副主任,其子曾乃尧、长孙曾天寿安排为职员,其堂叔曾文蔚安排在延平路汉斌诊所当医生。福州四中将祠堂正座与上杭路房屋改建为教工宿舍,将专祠改作校办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