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隆武帝宫苑建筑群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6-19 18:42 历史版本7 6926 5 5 调整页面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隆武帝宫苑建筑群

目录

一、建筑名称:隆武帝建筑群遗址/南明六部九卿府第

(鼓西路135、137、139号·清代)为三座相邻的民居大院建筑群,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清时历经重建或改建。每座三进,据传为明末隆武帝朱聿健在福州建立南明政权时的“六部九卿”府第故址。保护较好的为135号,清嘉庆、道光(1796-1850)年间重建,光绪及民国间均有修缮,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式山墙。厅较高大,插屏门上额有四组壁枋雕画。二、三进厅堂均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每进都有前后天井,围墙相隔,石框门相通。137号于清康熙末至雍正年间(1692-1735)重修,房屋比较破旧,保留原建筑木构架。139号则改建较多,第一进系清末重建,木柱较小,第二进为清道光间重修,第三进在20世纪80年代被改建为新楼房,三座房屋构架及装饰、年代等各不相同。毁于旧城改造。

二、建筑创建:

  本建筑原为南安伯府,具体创建时间不详,唯可以肯定早于弘光元年西元1645年)。

三、建筑衍变: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西元1645年)六月,清兵陷南京,福王死难。明大臣黄道周、归降海盗郑芝龙等于福州拥戴唐王朱柽八世孙朱聿键为帝,建号“隆武”以南安伯府为行宫,改布政司为行殿,建行在太庙、社稷及唐国宗庙,升福州为天兴府,改福建省为福京,为大明南京(应天府)、北京(顺天府)之外的第三京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西元1646年),因归降海盗郑芝龙叛变,福京沦陷,隆武帝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

  隆武三年(清顺治四年、西元1647年)九月,淮安张华山起事,仍隆武纪元;

  郑芝龙叛变后,其子郑森(成功)与父决裂,继续举兵抗清,隆武纪元至隆武五年永历三年,清顺治四年、西元1647年)

  1992年隆武帝行宫公布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房地产开发商拆毁大部分,开发为“通湖新村”。该开发商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至今未受到任何部门的追究。

四、建筑形态:

  位于鼓西路137-139通湖新村内,现只余遗址、破屋和一道残墙。

遗址内凌乱残迹遗址内凌乱残迹
残存马鞍墙残存马鞍墙
马鞍墙远看马鞍墙远看
残存老墙残存老墙


















门内即为遗址门内即为遗留破屋













五、相关资料:

隆武帝朱聿键

       朱聿键为明太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其祖父惑于嬖妾,欲立妾子,囚聿键父子于承奉司内。后聿键之父被毒死,守道陈奇瑜奏请朝廷立聿键为世孙,方得脱囚笼。崇祯五年(西元1632年)朱聿键继为唐王,崇祯帝赐其皇明祖训、大明会典、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纲目、忠孝经等书。

  崇祯九年(西元1636年)八月,清兵入塞,克宝坻,直逼北京,京师戒严。朱聿键上疏请勤王,不许,乃自率护军千人北上勤王。行至裕州,崇祯帝勒令其返回。冬十一月下部议,废为庶人,幽禁在凤阳高墙。

  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李自成陷顺天府,崇祯帝自缢死,福王子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年号弘光,实行大赦,朱聿键被释并封为南阳王。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西元1645年)五月,清军破南京,福王死难。六月,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在建宁奉朱聿键为监国。闰六月至福州,不久称帝,改元隆武,改福建布政司称福京,改福州行在为天兴府,以南安伯府为行宫,改布政司为行殿,建行在太庙、社稷及唐国宗庙。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西元1646年)八月,清兵陷仙霞关,郑芝龙降。隆武帝出狩,欲往江西避难。至汀州,有清军八十三骑伪装成扈跸者骗开城门突袭行宫,隆武帝后背中箭,崩,年四十五。百姓敛葬于罗汉岭。数日后天兴府陷落。永历帝即位后,初上尊号思文皇帝,十一年确信隆武帝已死,上庙号绍宗,改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朱聿键自奉甚俭,品格在南明诸君中是少见的优良。黄道周描述了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