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所属分类  >  镇、村、街区、坊巷、河流    长乐区    营前街道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    传统村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   
[3] 评论[0] 编辑

琴江村

 

长乐市历史名村长乐市历史名村

  琴江村位于福州闽江口15公里处,距长乐市区4公里,地名三江口,即马江、白龙江(闽江)、乌龙江交汇处。琴江村是福建省唯一的满族(汉军)聚居村,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近30万人,在台人员及后裔10万人。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水师纪念碑水师纪念碑

  琴江村位于闽江南岸,与马尾隔江相望。流经这一段的闽江宛如一把古琴,故名琴江,为古代控马江卫省城的重要港口。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出太平港口转舵从此出海,至今村附近还留有郑和修建的云门寺和妈祖庙。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老建筑

林轶南

旗营旗营

  清康熙十五年(西元1676年),福州耿精忠反,命康亲王麾下征南将军赖塔南下平乱,由仙霞岭入闽,平定叛乱后,旗兵留驻福州。旗营兵舍原设在北门外北教场,因地势低洼不宜驻扎,后迁到东湖的水部山、东门、汤门、大墙根、秀冶里一带,以土墙为界,人们通称为“旗大街”。营房建筑十分简陋,都是平房,连地板都没有。

福州老建筑

福老建州筑

  清雍正六年(西元1728年),福州驻防军副都统镇闽将军阿尔赛入觐雍正皇帝,雍正帝谕以“尔等旗人宜知水务”。阿尔赛返闽后与将军蔡良、总督高其倬会舟溯流,沿闽江勘址,认为“洋屿去海不远,密迩省城,宜设水师。”雍正七年,阿尔赛上疏请求设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经议政大臣会议覆奏照准,移咨藩司,札委福建同知以炮山高地为中心,在琴江边河滩上填土围建城墙,创建官署、兵房等1321间。十月,朝廷从老四旗中精选513名行营旗兵携眷进驻琴江,组建旗营,俗称“营盘里”。旗兵皆世袭,一律携带眷属,琴江最盛时聚居两千多人口,是当时全国沿海四大水师旗营之一。 FZCUO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水师村水师村

  辛亥革命后,水师旗营被撤销,并逐渐成为一个居民小镇,隶属闽侯县江左里。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划归长乐县。1949年后属洋屿乡,1958年改属城关公社洋屿大队。1980年12月莆田行署批准成立琴江满族大队,1981年正式成立琴江满族大队,属航城公社。1984年起改为琴江村,1999年被评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FZCUO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琴江满族同胞祖籍在辽东、铁岭、延边、抚顺、三韩等地,属镶黄、正白、镶白、正蓝的老四旗。明末,他们的祖上随清军入关,后入闽平三藩之乱,留驻福州,后又随“三江口水师旗营”的设立而迁移至此。琴江村民每人都会三种语言:普通话、福州话和满族“旗下话”。村里有一种名叫“台阁”的民间文娱活动,由旗人祖先从北方带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979年,鉴于琴江旗人在辛亥革命前一贯保持旗籍,享受清朝廷给予同族的特殊优待,明显保留“旗下话”(满语)和满族习俗的事实,长乐县革命委员会承认琴江社员为满族。近年来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考证,认定琴江居民属于汉军旗人后裔,从血统上来说应该属于汉族,故未予认定为满族,不享受超国民待遇。(火燄山按:从人文的角度来说,居民的民族应该按照其文化传统而不是血统来认定,琴江先民虽然是汉族人,但长期在东北与满族同胞共同生活,已经全盘接受了满族习俗,并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故从文化上来说确实可以认为是满族,而且比起今天东北许多不会说满语的所谓“满族”更加正宗)。

福州厝

林轶南

炮台炮台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水师旗营布局相似太极八卦,故又称“旗人八卦城”。整座旗营方圆一平方公里,坐南朝北,北临闽江,椭圆形墙包围整个营盘,整体建筑呈“回”字型结构,分12条街4条直巷,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这里的街道布局像迷宫,纵横交错,时而相通,时而相闭。这是冷兵器时代巷战的需要。至今,琴江满族村的街道还依旧保留着当时的格局,多处古城墙和一座城门仍在,村里还完好地保留着一条“旗人街”。

福老建州筑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厝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附一:旗人在福建

林轶南

长乐市琴江长乐市琴江

  满族爱新觉罗氏靠八旗兵取天下,又以八旗兵驻防京师及各大城市,以巩固其统治,福州作为福建省会,故亦派驻八旗兵。 福老建州筑

  所谓“八旗”,是就旗营有不同颜色的八面旗帜而言。这八面旗分为纯色的正黄、正红、正白和正蓝四面,黄旗镶红边为镶黄,红旗镶黄边,为镶红,白旗镶蓝边为镶白,蓝旗镶边为镶蓝,也是四面,统谓之“八旗”。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顺治十三年(西元1656年)旗营始在福州驻防。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设福州将军、副都统,辖四旗: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部队由杭州调入,约3000人,拔带协领(四品)一员,参(佐)领(五品)、防御(六品)八员,骁骑校(七品)12员。后来,由于统治基础逐步巩固,清廷调整在福州的驻兵,兵额减至1096人。不久,收并耿精忠所部1000名。再后来,陆续增加一些兵员,至乾隆九年(西元1744年)计有营兵2490人,每个营300人。部队分步甲(步兵)和马甲(骑兵)两种。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琴江村琴江村

林轶南

  清政府对旗营兵额的限制极其严格,不许随便增员。由于营中人口逐年增多,不少青年要求当兵,可是都不行。营兵出缺,坚决执行“挑缺”制度,在众多的青年中,严格挑选,等额递补。人们虽把八旗子弟视为好吃懒作的“纨绔子弟”,其实并不尽然。马甲每名每月4两2钱银子,大米1担;步甲每名每月2两5钱银子,大米5斗,人口多的营兵,生活就有困难,尤其是庚子赔款之后,国穷民贫的状况日益严重,旗营人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有的人只好搞一些栽桑养蚕纺纱织布等副业或做点生意,还有的靠典当东西过日子。一些青壮年迫于生活,则出走南洋各岛寻找职业。但当局有严格规定,旗民未经许可不得出旗营80里,否则,一旦查出责打40军棍。但管束愈严,逃亡愈多,管事的则在户口档案中注上“死亡”二字,以应付检查。

福州厝

  旗营部队初期的武器极其原始,仅有弓箭、大刀、长矛、腰刀和藤甲(盾牌)等,到后来才逐步使用鸟枪,大绳枪和抬炮(二人抬的大鸟枪)。骑兵原来马匹较多,计有2000匹,战士每人一匹,军官每人两匹。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旗兵的武器尽管落后,但训练还比较认真。步甲(步兵)主要练习弓箭、部队每天清晨7点钟以前就到“箭道”(练兵场)训练,每天都要5箭全部射中“敌人”(靶)头部才算合格。马甲(骑兵)在马道上训练射击,要求“马上三箭”和“马上三枪”三中“红心”。特别是“马上三枪”更不容易。骑在奔跑的马背上开火药枪射击,何其难啊!“先锋队”的训练内容较复杂。这个队是由每个旗抽选10名兵组成的,计80名。训练项目有越墙、跳高、跳宽、举石锁(百斤以上)和骑术等,以备战时冲锋临阵之用。平时为八旗消防队(叫“八旗火援”),他们单独在得贵巷附近训练。季节性的训练有秋操、炮演和马政。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秋操,属于会操性质,每年秋季举行一次,地点在东门外教场。仪式十分隆重。秋操只举行半天,但要预练半个月,场上布置非常讲究。有十几面金字马牌和衔牌。上写有“肃静”、“回避”、“头品顶戴”、“赏穿花翎”、“兵部尚书衔”、“福州将军”等等,入场时,锣鼓喧天,炮声隆隆,大幅黄布上写有“镇闽福州将军”,将军乘坐八抬大桥,好不威风。参与操演的旗兵在紧张的战鼓声中进行射击,接着是马术和藤兵表演。藤甲兵以长矛与盾、短刀与长刀对垒、短兵相接,颇为精彩。

FZCUO

  演炮,每年初冬举行。届时各旗官兵齐集东门外溪口山谷进行实弹射击,将军到场检阅,营兵向将军行礼后,两人抬着火炮进行射击。这也是每年必须举行的一件大事。

FZCUO

  马政,每年初春在箭道进行,主要内容有二。一是考察协领、佐领、防御和骁骑校各级带兵官的武技;二是检查马匹肥壮、清洁、调教的情况,并演练“马上三箭”、“马上三枪”,优者记名侯补(如佐领出缺,防御之优者递补)。因马政事关前途,各官员无不奋力争取。清军在福州的旗营中后来有个“八旗捷胜营”。这是1901年清廷败于八国联军、与其签订了《辛丑条约》后,想维持腐朽的统治,于是通令全国编练新军,福州将军增祺受命后,即从旗营中抽选千余青壮年,编成两个营,名为“八旗捷胜营”。顾名思义,他们企图让其在战场上迅捷取胜,每个营分前、后、左、右、中五个哨(相当于连)。统辖两个营的主官叫统领(相当于团长),帮统(副团长)1员,这又叫教练官。 福州厝

  捷胜营的武器再也不是大刀长矛,而是从德国购进的毛瑟枪。在当时对清兵而言,算是飞越性的换装。负责该营军事训练的是福州将军朴寿,开始学德国式操法,但他自己不懂行,又无财力聘请德国教官,后改聘价廉的日本人任教习,学习日式操法,还派人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人们以为捷胜营的军事素质会比旗营其他部队高,其实不然。因为统带、管带和哨长各级带兵官大多是由原来的协统、助领,防御担任,他们老朽保守,不思更张;士兵纪律松懈,自由散慢。每天仅集中操练2~3个小时,有的连立正、稍息、开步走都不会,光装填子弹就学习一天,有的人还不懂得装法。平时他们都散居在家里,不过集体生活,官兵之间,上下级军官之间,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都很尖锐,有个哨官公开骂朴寿将军为大混蛋。兵丁每天卯时集聚弓房练武,辰时散回后,或做小生意,或搞些手工业,没事时就饮酒作乐,寻衅滋事,随便打人。1890年的一天,旗丁打死一汉人,将军希哲以一只羊、两坛老酒抵赔了事。一些商民愤而罢市。旗营附近的狮桥头、津门楼、东门、水部门等地的百姓,还把青壮年组织起来,提防“旗下仔”惹是生非。 FZCUO.COM

  “戊戌变法”后,旗营中一些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形势有所了解。特别是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等一役接一役地发生,他们意识到福州爆发革命在所难免。许多人主张与革命者妥协,以和平方式解决为上策。将军朴寿坚决主战。他认为革命党人主要来自外地,只要严加防守,对方就造不了反,特别认为新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世受皇恩,会忠于朝廷,绝对可靠。他把福州城内东、西、南、北和汤门、井大、水部等七处军事要地都交给第十镇把守。被朴寿看成是救命之星的第十镇,到底怎样呢?事实完全相反。郑权、林斯琛、郑祖荫等革命党人,看准了第十镇是革命力量的争取对象,先在兵丁中发展同盟会会员,进而在中下级军官中做工作,经过一段时间,争取了大部分,最后迫使身为福建水师都督兼新军第十镇统制(师长)的孙道仁就范。郑祖荫、林斯琛等于1911年11月5日晚上,把孙道仁请到泛船浦港头江中的夹板船上开会摊牌。与会的还有彭寿松、刘通、黄光弼和各帮会、首脑诸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孙道仁在会上正式加入同盟会,并表示坚决支持起义。(火燄山按:本段说法不足采信。在当时那种紧张局势下,作为新军统制的孙道仁出门怎么可能不带卫兵,以至于被近乎绑架地弄到夹板船上,“被迫”同意革命?黄花岗之役后革命陷入低潮,孙文远走美国,设在东京黑龙会总部的“中国同盟会”实际上处于停止活动状态;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有部分基层组织恢复活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南同盟会派遣彭寿松从来福建,协助许崇智劝说新军统制孙道仁参加革命,孙道仁的入会介绍人也是彭寿松,福建光复后的民政长也由彭担任。可见当时福建同盟会已经失去联系,否则没有必要从湖南派人来,更不可能让刚来福建还毫无根基的彭寿松担任福建第二号人物,福建同盟会应该是直到福建光复后才又联系上的。《夹板船会议说》当来自某些人的回忆录,但因回忆者的立场,向来有美化和拔高自己或所在团体的倾向,加上事过境迁,出现一些记忆错误也很正常,因此对待回忆录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至此,占旗营兵额半数的新军都成为革命的武装力量了。 FZCUO

  福州举事前夕,孙道仁面见朴寿,劝其“识大体,明大局,不要过于固执!”朴寿这才恍然大悟,遂将孙道仁软禁在署里,总督松寿得知后,要朴寿立即释放,以免扩大事端,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朴寿不以为然,认为只要孙道仁发令禁止部队参加革命就没有事了。在松寿坚持下,朴寿只好释放孙,同时,朴寿严令旗营各户准备洋油、稻草和石灰等,如新军进攻,则决一死战,不得已时,就集体自焚。福州光复之役始于1911年11月8日午夜,至此,没加入起义的旗营部队还有一千多人。但毫无战斗准备。当时,先由水部门城楼上新军击鼓为号,紧接着于山的炮兵即向将军署(今省立医院)开炮。炮声一响,旗营乱轰轰的。不知所措,家属到处乱窜,多数拥到将军衙门花厅,准备自焚。有的投井自杀。翌晨,第十镇集中火力轰击将军署,有人还错误地判为炮火是从法政学院打来的。朴寿遂下令要夺回那里炮阵地,临时在东门大街上拼凑了二百多个兵,又没有人指挥,一半冲向法政学院,一半从八十一阶向乌山前进。中途又退回。接着大斗彩巷附近高节里、秘书巷、东门等处,相继发生战斗,有的地方大火燃烧……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朴寿认为大势已去,与统领德润和家眷,逃离将军衙门,往河东街而走,到了蒙古营明玉家中。那里有不少旗营中的知识分子正在议论纷纷。大家问他应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他只是垂头丧气,一言不发,片刻后,离大家而去。在场的人即用巨幅白布写上“将军已走,停战再议。”在革命军看来,没有“议”的必要了,不予理睬,继续加强进攻。不久,对方打着“愿缴械投诚”的白旗,并派出代表明玉、吴振翔前来乞降,革命军才停止战斗,命令其前来受降。随后,有300多名旗营官兵到东门大街集中,缴械投降,总指挥许崇信令放下武器参加灭火和搜集散失的武器。

FZCUO

  闽浙总督松寿自知罪恶深重,被带到革命军司令部时,吞金自杀,逃跑的朴寿将军当了俘虏后被处死。作为清廷统治福州专政工具的旗营至此彻底覆没了。

FZCUO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营前模范村    下一篇 津门路8号

附近建筑

无附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