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口百货大楼
一、建筑名称:东街口百货大楼编辑本段
二、基本信息:编辑本段
(摘自1958年《民用建筑设计图集》)
建造地点:福州东街
建筑面积:3113.10平方米
单方造价:109.15元
设计者:邹其忠
三、建筑衍变:编辑本段
东街口百货大楼位于杨桥路与八一匕路交叉口,东街口天桥的两南侧。解放前为百爱苏广店旧址,1956年拆除旧店破土动工,1957年9月21日竣工,取名东街口百货商店,当时是三层扇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1000平方米。
FZCUO
1981年,在原基础上加高2层,为五层楼,改名为东街口百货大楼。一至四层为营业厅,各层面积4800平方米,44个柜组,经营百货商品14500多种。
1986年9月,在紧靠大楼的南侧,建成新营业楼,为10层,高50.4米,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05厅平方米,造价790万元。
2014年,本建筑被拆毁,兴建东百中心A馆。
四、建筑形态:编辑本段
本建筑既按西式建筑在底层外墙模仿粗石基座并做出檐口叠涩,又运用一斗三升、花砖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装饰,体现了建国初期对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探索。
林轶南
福老建州筑
福州老建筑
五、相关资料:编辑本段
福州东街口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原系1957年9月建成开业的福州东街口百货商店(下简称“商店”)。当时4层楼房,1~3层营业厅面积2700平方米,人员232人,是当时全省最大百货商店之一。开业后,商店营业员杨秀玉创造的“接一、顾二、联三、招呼四"(接待一位顾客、兼顾第二位、联系第三位、招呼第四位)售货操作法,受到好评,广为推广。商店实行无脱产管理人员,不设科室,干部参加拒台营业,由经理直接领导柜组,把进货等6项指标下放到柜组,因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使商店闻名于省内外。1958年6月10日,商店被授予“全国商业战线红旗单位”。1959年,年营业额达1598.70万元,利润11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15倍、1.57倍,费用水平是全国同行业中最低的,仅1.31% ,被评上“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先进集体”。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6年底商店的领导权为“造反派”所夺,商店半瘫痪,1968年的营业额仅386.9 万元,利润17.15 万元,分别比1965年下降47%、53%,是商店历史上的最低年份。1969年以后,通过抓整顿抓管理,逐步恢复规章制度,扩大商品经营品种,情况有所好转。1976年,营业额回升到985.34万元,利润61.27万元,分别比1968年增加1.51倍、2.41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该商店的“红旗商店”称号和杨秀玉等先进人物的名誉,进一步发动群众抓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1979年,营业额回升到1796.71万元。1982年,改名为福州市东街口百货大楼(下简称“大楼”),营业面积由2700 平方米扩展至4500平方米。1985~1986年,通过自筹和银行借贷等共筹集资金800万元,新建成1座与旧楼相连的11层大楼,增加营业面积1.05 万平方米。1984年,恢复可直接向一级站进货的渠道,增加批发业务,开展工商、商商横向联合,与全国几百家重点企业建立购销关系,加入全国大型百货商店经济联合会,扩大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家用电器的销售量,商品品种扩大到2.5万多种。1986年10月,东百大楼成为福建省14家首批实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试点为企业筹集到经营资金(股金)190多万元。1988年的营业额由1986年的5347.63万元跃升至10414.44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被评为“福建省先进企业”。
1992 年11月大楼更名为福州东街口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公司”), 1993年4月8日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黄善华为公司董事长,株明魁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同年11 月东百公司股票在上海挂牌上市。1994年,公司取得进出口自主权。当年,东百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2.7亿元,利润0.26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20%、70%,跨入全国商业“百强”行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福清三中南洋楼 下一篇 福建省对外贸易局办公楼(闽辉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