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于山顶、九日台音乐厅旁,由发射塔、发射机房和办公用房组成。建于1984年下半年,1985年5月1日全部建成。[阅读全文:]
摘要: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明洪武四年(1371年)附马都尉王恭主持修建福州府城时在山顶建造“样楼”,作为各城门楼的榜样,城成后更名为镇海楼。此后屡毁屡建。2008年原址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南屿镇桐南村湖边。为一座单孔石梁桥,始建于宋代。大约在2013-2014年被拆除,原址现为厂房。[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奎石村。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为一座两孔石梁桥。大约从2016年起,观澜桥周边建起房屋,将桥梁完全掩埋为路面,两块桥碑也碑推倒填埋。[阅读全文:]
摘要: 据《(乾隆)福清县志》记载:在方民里海口镇城内瑞峰之顶,宋咸淳丙寅年建(1266年),明万历甲申年重修。[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清市融城东南龙首桥头,由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聊募捐鸠工,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兴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竣工。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来覆其上,烂漫辉映,故塔成后名为瑞云塔。塔高34.6米,花岗石材质,仿木结构阁式,七层八角。塔座周长二十四米,塔基由八块青石围成,状似八条案几脚,承托着角形的莲花座。座上依次以长短不一的八块一组青石叠加而上。飞檐八角浮雕弥勒,飞檐下是步廊,八面围上石栏杆,石匾上镌“凌霄玉柱”四字。第二层至七层两面开门,每个门各有两尊守门神,全身披挂,威武雄壮,全塔共有二十六尊。每层塔吣还设有佛龛,雕有佛座像,后佛像被人盗走。各层都浮雕着武士、比丘、罗汉、花卉、飞禽走兽和佛教故事等图案,丰富多彩。全塔大小浮雕菩萨、力士、佛像等共四百多尊,最大的高一点五米,小的只有零点二米,千姿百态,形神兼备。塔檐八角均镇一尊石雕镇塔将军,全塔计五十六尊。瑞云塔乃石工李邦达之杰作,极臻完善,有江南第一塔之称。1961年5月,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该亭由吴少司空(吴克礼)未仕时建造,现已湮灭。周矶的《水木清华亭记》描绘了亭子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强调水木清华的和谐之美,以及吴克礼的才情与品德使此景得以彰显。多位文人如徐煌、金闻、沈架、沈庆、周鼎、金辅相等,通过诗作进一步赞美了水木清华亭的景致与吴克礼的政绩,展现了其清幽深远的意境及对主人公高尚品德的敬仰。诗作中,螺江之滨的自然风光与亭子的建筑美学融为一体,同时寄寓了诗人对仕途、隐逸、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后门埕(螺洲镇政府边),是陈宝琛(清代大儒,曾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太傅,是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贬官后回乡兴建的住所。五楼始建于清光绪间,民国初竣工,历时25年,包括沧趣楼、赐书楼、还读楼、北望楼、晞楼等建筑,规模宏大,有鱼池假山、庭院花园等,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建筑群中大部分建筑南偏西20度;其中赐书楼,前后两进,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二层楼房,均面阔七间,进深三柱带前后廊,内珍藏御赐陈若霖的书籍;其后为还读楼,二层楼房,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楼下架空,楼上为陈宝琛藏书之所;东侧为晞楼,单檐歇山顶二层楼房,穿斗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三面游廊。其南建露台为陈宝琛纳凉赏月之所。晞楼之北为北望楼,建于民国初,以示“思君”,分前后两栋,均五脊四坡顶,南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北楼面阔四间,进深一间,因其结构精巧,俗称“小姐楼”。北隅为沧趣楼,系陈宝琛珍藏金石书画之所。歇山顶,二层楼房,穿斗架,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其与还读楼之间有小园林,内有铁石轩、假山、池塘、凉亭等。1983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