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为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建于1915年,推测为协和建筑部设计。整座楼房由红砖砌成,前楼三层,后楼四层,中间天井相隔。现已改造,仍名“青年会”,内部多为餐饮、娱乐商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52号原文化局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原为福建协和神学院校址。福建协和神学院原为哥特式“工字”型连体楼房建筑群,中间三层、两侧二至四层、建筑面积3531平方米,占地面积6亩2分5厘。1983年该建筑群被仓山区人民政府拆建为办公大楼,现仅余二层办公楼一幢,门窗改为铝合金门窗,外墙贴红色瓷砖。现为某咖啡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八一七北路。前身为国泰电影院,始建于1947年。1949年8月被接管,改称大众电影院。1981年9月拆除,由省建筑设计院李志一设计,1982年10月11日开始重建,1985年6月30日竣工。(《福州市建筑志》)大众影院是福州市区仍在营业的最老影院。[阅读全文:]
摘要: 原名台湾大戏院,位于五四路。由省建筑设计院李德华设计,1981年4月13日动工,1985年11月30日竣工。(《福州市建筑志》)1992年台湾大戏院改名福州大戏院。[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鳌峰坊34号,建于清代,民国时期有改建。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二进,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高湖市场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吏部验封司郑善夫捐资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东85度,由门楼、前厅、厅堂、厢房、天井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悬山顶,大门处有一对石抱鼓。进门处有龙凤藻井,两边游廊,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均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原先戏台已倒塌,照壁已被更改。原有林则徐书的《南湖郑氏祭田记》碑一通,现立于福州于山碑廊。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祠庙建筑的重要实例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古田县鹤塘镇南阳村西,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一座多层檐的楼阁式建筑。2021年被重修,更换大量构件,整体重新油漆,原有彩绘全部被破坏。白马宫原貌(暂不留名拍摄于2017年)白马宫现状(暂不留名拍摄于2022年)白马宫二层藻井原貌(暂不留名拍摄于2017年)白马宫二层藻井现状(暂不留名拍摄于2022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长乐营前白磹头,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1911年左右营前龙江胜境白马王庙局部(池志海 收藏)暂不留名拍摄于2015年11月[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