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故居、私塾、学堂组成。故居为圆瑛法师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私塾是法师幼年求学的地方,学堂则是法师为家乡募捐兴办。故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现存为清代建筑,两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私塾为二进院落,占地360平方米,由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及两侧双层披屋、后厝组成,建筑均为二层,主厝面阔三间,双层,两侧做跌落式山墙。学堂是圆瑛于1940年代为家乡募捐兴办,为上下二层土木结构,夯土墙体,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三角桁架结构,四坡屋面。圆瑛法师是民国时期及新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领导人。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建于民国四年(1915),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03平方米,由前院门墙、前院埕、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组成。主厝面阔五间,两侧设墙弄,墙弄外山墙为跌落式夯土墙。林耀华(1910-2000)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他于1944年写成的社会学名著《金翼》一书,即是对其故居及故居所在黄村社会历史的生动记述。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鹤塘镇田地村,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建,1935年重修,东西走向,贯木拱廊屋桥。桥长40.75米,宽5.85米,单孔,拱跨32.8米。两端直接架在两岸岩石上。桥屋16间,64柱,桥面呈弧形,铺以青砖,两桥头以石阶向下,东端61阶,西端111阶。桥屋梁上刻有重修日期和建桥木匠的名字。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为该桥题名:“公心桥”。[阅读全文:]
摘要: 原有东、西两塔,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圮,嘉泰四年(1204年)重建。西塔于1932年倒塌。现存东塔,石构楼阁式,八角九层,实心,相轮塔刹,通高13.5米。基座八角浮雕力士各1尊,座上题刻:“宝塔成于元丰庚申,坏于庆元庚申,阅五载,四更住持嘉泰甲子二月募缘重建。”塔身各层浮雕佛像,神态各异,逼真生动,惜多被盗割。[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古田县杉洋镇中心。应建于建国初期。正面用4根爱奥尼式巨柱,顶部做三角形山花,是比较典型的见过初期的苏式古典主义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为纪念清嘉庆年间台湾挂印总兵林承昌和清道光年间抗英英雄林朝聘父子而建。坐西北向东南,由门楼、中堂、正堂和右侧家塾等组成,占地面积1906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抬梁、穿斗构架,硬山顶。家塾由大门、中堂、文昌阁等组成。[阅读全文:]
摘要: 钱公宝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西元1736-1795),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重修。中直钱公宝殿壁画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2010年列为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2012年公布为古田县第五[阅读全文:]
摘要: 古田杉洋镇蓝田书院,建于北宋开宝元年(西元968年),为八闽最早的书院之一。后毁于兵火。宋乾道二年(西元1166年),杉洋乡贤余端卿发起重建。南宋庆元三年(西元1197年),朱熹应邀从建阳前来讲学,[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