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岭三岔路、原鼓岭学校(中国人俱乐部)旁,建于1937年,总耗资约2000美元,福建省政府捐资1000美元。游泳池为混凝土构筑,长方形,面积205.8平方米,长18.5米,宽10.2米;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池底部呈斜坡状,深处达1.95米;外部有一闸门,深0.47米、宽1.3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佛寺巷133号,建于清代,原为天安寺的一部分。寺废后改为仓库。据林雨时1908年著《福州英领事混争天安寺纪实》,时为“大有米仓”。后转为民居。院落东西两侧有高大的马鞍形风火墙。院落入口为红砖砌筑大门,主体为中式二层木构建筑,中为厅堂,两侧厢房,前廊两端有通往二层的木质楼梯。保存情况一般。[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公园西路4-22号,东面为白鸽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具有殖民地柱廊式风格的公寓式住宅,共有12开间,故俗名为“十二橺排”。现余十橺排。原为何肃朝(基督徒)产业,民国十二年(1923)王载、倪柝声等人租用其中部分讲道、聚会,此处遂成为中国第一个地方教会——福州教会的第一个会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螺洲镇螺洲街6号,十字路口西南侧,为建国早期商贸建筑,原为闽侯县农贸大楼。[阅读全文:]
摘要: 德庐(又作“德邻”)位于仓山区积兴里25号,紧邻端庐,为一座带有门廊的两层砖木结构洋楼,门廊有木制仿铁艺雕花拱券的装饰,以及富有福州特色的简化柱式,十分有趣。德庐主人为长乐籍华侨林氏,旅居新加坡。[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岭后浦楼(现鼓岭教堂西南侧),为在永泰的美部会传教士郑牧师(Rev. F. F. G. Donaldson)别墅;根据1907年《鼓岭手册》和1897年鼓岭地图,可能原为美以美会女传教士斯特罗(E. M. Strow)的避暑别墅。别墅为单层石木结构,建设在山坡上,背靠山体以抵御台风;东南侧房间呈半圆形凸出,为福州近代西式建筑的常见做法。[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中平路102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原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南方日报》社旧址。2014年8月在苍霞改造中被部分拆除,后被紧急叫停。[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中平路100号。建筑沿街立面为二层青砖楼,为解放前福州烟业龙头邱德康烟行旧址。建筑于2014年8月遭到拆除。[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