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钟楼,1991 总务处及工务处即办公所,今已不存,估计为单层洋房,类似早期洋行。总务处建有钟楼,置大自鸣钟号钟各一,可能上置大自鸣钟,下悬号钟。钟楼现存。 有资料说该钟楼为30年代建造,这可能从形象[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泛船浦海关埕,建于清代。为闽海关早期办公楼之一。建筑紧邻闽江,北侧有可供船只卸货的小码头。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北侧(正入口)设有门楼,门楼二层有露台,宝瓶柱栏杆。建筑设计考究,门楼柱子和建筑转角都有隅石装饰;檐口、一二层之间有枭混线脚装饰。建筑一层西开间设有入口,二层为拱窗;一层、二层东开间均设拱窗,一层二、四开间和二层的三个开间则不发券。该建筑东侧有单层建筑一座,为闽海关验货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该建筑失火烧毁,闽海关迁至隔壁西侧的闽海关新办公楼办公。[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泰山前3号,系清末木材商人、四品候补道员林寿熙的家宅,又被当地人称为“林浦炽”、“濂浦炽”(林寿熙小名“炽炽”)。建筑为三列式、中西合璧豪宅,建于清末或民国初;坐东南朝西北。前有照壁,照壁前平埕约200平方米。左右披榭二层。卷棚门罩,清水墙面,进有插屏门,明三暗五结构。中式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有游廊。天井两侧披榭为二层结构。右边游廊大门通往西式舞厅,内有壁炉。大厅后为民国双层西式建筑,有漏窗式栏杆,拱形大窗外墙。大厅北面右侧有旋转楼梯,十分罕见。所有砖雕都十分精美。[阅读全文:]
摘要: 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白马南路169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区闽安古镇虎头山麓半山与小洋交界处,原名“闽安镇虎头山清军义冢”,是轮戍台湾、澎湖捐躯殉国清军将士的遗骸墓群。共135圹,面向东北。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宿舍二号楼,建于1902年,毁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52号原文化局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原为福建协和神学院校址。福建协和神学院原为哥特式“工字”型连体楼房建筑群,中间三层、两侧二至四层、建筑面积3531平方米,占地面积6亩2分5厘。1983年该建筑群被仓山区人民政府拆建为办公大楼,现仅余2层侧楼(即本建筑),门窗改为铝合金门窗,外墙贴红色瓷砖。现为某咖啡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观井路53号,合院式民居,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罗氏后人在清光绪年间购买,内设有屏风门,主座穿斗架,面阔3间进深7柱,二进建筑整体抬高,依山而建,面阔3间进深5柱。右披榭被改为砖混结构的二层建筑。2010年罗氏族人迁出后空置;2018年由万科“仓前九里”项目修复,作为售楼会所使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