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州台江区帮州街道三保街河上。始建于明,重建于清光绪丙申年(1896年),花岗岩石砌, 东西走向,二墩三孔拱桥,长28.7米,宽2.7米,桥梁石板有“彬德重造光绪丙申”、“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郊盖山乡阳岐上岐村几道巷,旧名大夫第,因祀阳歧严氏始祖(唐代朝请大夫严怀英)故名。现为明末清初建筑,坐西向东偏南,共二进,由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后天井、左右披谢、门廊等组成,占地面积745平方米。两进均为面阔三间,一进进深六柱,二进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保存较完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35号,建于清代,为福州传统建筑,带有高大的风火墙。建筑主人洪氏,与观井路洪宅的主人同属一个家族。建筑为四合院式民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由屏风门、天井、披榭、正座组成。天井左侧披榭已改建,正座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明间前部为轩顶,后部以屏门隔为前后厅。天井与大厅地面均为三合土铺成,建筑的门窗堵板上有人物、花草等精美的浮雕,整体建筑显得较为小巧、精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下杭路181号,为罗翼庭创办的罗恒隆绸缎庄。1950年代被市五金批发公司租为仓库。2013年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雷氏宗祠二、建筑创建: 建于明崇祯年间(西元1628~1644年)。三、建筑衍变: 民国廿三年(公元1934年),“八井乡苏维埃政府”设于祠中 1952年8月,成立罗源县八井畲族乡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九仙山北坡鳌峰坊中段北侧(今福州师范附属小学校址)。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设,历任山长有蔡壁、林枝春、朱仕璓、孟超然、陈寿祺、陈宝琛等名儒。今为福州师范附属小学校址,尚存园林中的部分假山。[阅读全文:]
摘要: 城门下洋严氏祠堂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下洋村中街8号对面,坐南朝北偏西,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原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五十五年扩建,民国三十五年再次扩建。现主建筑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柱子为石质,有大堂石刻,为三国隋唐戏文。建筑前部有游廊,上为卷棚,后部为祖龛。 前有天井,对面为戏台,解放后将戏台改为混凝土结构。宗祠外墙为民国样式,青砖清水墙,下有高达1.2米石勒脚,正门上有石匾,书“桐江严氏宗祠”,上方竖匾“种玉堂”,墙檐有女儿墙。[阅读全文:]
摘要: 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白马南路169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凤岭路,园内原有琉球国(琉球群岛曾经存在的政权)使者、商人、留学生和海员等墓葬共七座;1987年从福建省邮电学校操场边迁入两座,2006年从附近迁入一座,现存共有十座。墓朝向多为向南,均为三合土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单室,封土前竖有方首墓碑,碑面镌刻死者姓名、身份、籍贯、卒葬年月、坟墓大小,碑额刻有楷体:“琉球国”。1985年建造墓园,墓园面宽32米,纵深60米,四周砖砌围墙。琉球人墓群为中国与琉球国友好往来的见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80年12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