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西北,是福州最古老园林。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凿;五代王延钧于西湖辟地建水晶宫。淳熙四年(1177年),赵汝愚浚湖并建澄澜阁、梅堤、柳堤等,西湖开始作为州人泛舟游乐[阅读全文:]
摘要: (杨桥西路·宋代) 1990年3月在基建中遭破坏,由福建省博物馆抢救清理。墓坐东北向西南,封土为三合土质,封顶残高0.60米。封土下有三个墓室并列,砖石结构。部分砖上印有“淳家庭成员十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河浦上,始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石构平梁,桥长34米,面宽3.52米,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南北已淤塞二孔,现存两墩三孔。桥面现由四段五块石板铺成,中间桥墩部分倾斜。桥墩船形,上部叠涩出挑五层,石梁铺架其上。望柱上有铭文“黄卅八娘”等题刻,其他大部分均漫漫不清。北侧桥栏板由6块栏板穿插而成,上有“古迹午桥”题刻。南侧桥栏板由9块栏板穿插而成,上有“桂馥兰香”题刻。引桥原为台阶,现被改为斜坡。1983年8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南,又称榕桥。建于宋元丰五年至八年(1082~1085),清代水毁一墩,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均有重修。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桥,跨于可溪上,东西走向。全长约100米、 宽1.74米、净跨4~6米、离水面高约3.6米。[阅读全文:]
摘要: 唐天复元年(901)建罗城时,挖掘的城壕。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筑夹城,城池扩展,罗城城壕成为内河。河东南方设水门,接纳闽江潮水。江水入门后一分为二,一自古仙桥(又称使君桥、清水[阅读全文:]
摘要: 赵公俊墓在竹屿村池墩,建造于宋代。据载,赵公俊是赵匡胤四弟赵匡美六代孙,官至两淮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赠昌国公,相传为赵氏入闽始祖。墓基深埋地下,墓前尚存石人石兽,墓后还有两株古[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凤林祠二、建筑创建: 据《三山志》载,唐咸通年间(西元860-874年),任开成二年(西元837年)状元李诲为福建任观察使。 广明元年(西元880年),李诲为避黄巢之乱,更名邦,同兄话[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