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马尾区君竹村西北。墓建于1923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如意形,四层墓埕。陈宝琛(1848—1935),福州人,任清末帝溥仪太傅。[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杜锡珪墓二、建筑创建: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杜锡珪任海军总长,六月,代理国务总理,并摄大总统职。任内驱逐煽动内乱的苏联大使加拉罕,维护了国家主权。三月代理期满主动辞职,此后退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盖山镇上岐村鳌头山北麓,墓为青石、花岗石结构,坐西朝东,墓如意形,有双重护臂,三层拜台,深12米,宽8.8米,墓碑铭文为“清侯官严几道先生寿域”,碑文两侧为卷书围屏,上雕菊蝶梅雀、松鹤竹鹿等图案。转柱为两根青石盘龙柱。第二层拜台有一横屏,上刻“惟适之安”,为严复手书。墓内安放清废帝太师太傅陈宝琛撰写的墓志铭。[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城门村城门山,城门山部队所在地旁。林之夏(1878-1947)字凉生、亮生,闽县人。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近代民主革命者,有诗话集行事世。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单层墓埕,四周有砖筑围墙,面宽22米,深17.6米,围墙门上楷书:“辛亥革命上将军林夏先生之墓园。”封土为三合土夯筑,呈长方形,南偏东15度,长8.3米,宽4.38米,高0.35米。封土前竖有林之夏墓碑。碑为青石质,下半部已毁,残高1.3米,宽0.68米,厚0.11米。正面楷书:“显考凉生府君....”落款:“男林中宇...”背面楷书:“公讳之夏,闽县述庵长子,生□光绪四年戊寅十月初八日寅□,□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五月□□日申时,同年七月十七日□□□玉箫山,馆坐子向兼壬丙。”1985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阅读全文:]
摘要: 沈葆桢墓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墓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合土夯筑,前方后弧,平面呈“如意”形。有四层墓坪,面阔10.9米,进深20.5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前立墓碑,高0.85米,[阅读全文:]
摘要: 墓坐北向南,两面呈如意形,面宽5.65米,深11.3米。二级墓坪,三合土夯筑。墓碑高0.62米,宽0.84米,上刻楷书“雁门,清怀良萨公乔梓寿域,光绪乙酉年(1885)孟冬吉旦立”。字径0.09米。墓柱刻联“天留福地,世被恩泽”。镜屏刻“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连江县琯头镇青芝山风景区内敖湖侧畔,民国15年(1926年)林森亲自督造。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周石砌葫芦状围墙,铁制花饰大门。塔用青石雕砌,方形,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顶3部分组成,总高7.43米,塔基四级石阶,宽5.7米见方,面积34.8平方米,塔座4角雕有豹头座脚。塔身4角,4尊合掌僧人拱护。塔主体四周磨光圆柱,夹竖四块长方形磨光青石板,组成塔身主体结构,正面镶有“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碑石,落款“中华民国十五年”。塔顶4角,均3层。连续出挑,结顶有4尊金童顶托火炬式塔刹,雕刻精致。藏骨塔自上而下精雕细琢各种图案和装饰,构思新颖,布局精巧,造型优美。“文化大革命”中塔碑被盗,浮雕被砸。1979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尽复旧观。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