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始建未详。《三山志》载:日名板桥。俗名老佛亭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南侧,跨于五代罗城大濠上,南北走向,连结玉山涧。据《榕城考古录》载,原系木桥,建有亭,后圮,易以石,现为石梁桥。[阅读全文:]
摘要: 潘墩桥头桥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山河道59号旁,建于明代。石构单孔平梁桥,长5.733米,宽1.63米。桥身东西走向。两端桥面到水面分别为3.15米、2.3米。桥面由三块长石铺成,靠边的一条条石后半段由水泥加固,宽56.4厘米,中间条石宽51.2厘米,另一边条石上似有字迹,模糊不可见,宽54.4厘米。[阅读全文:]
摘要: 广福桥又名溪源桥,位于屏南县岭下村村北,东南—西北走向,该桥始建于元代元统元年(1333),清嘉庆十二年(1806)重修,桥长32.5米,宽4.8米,单孔跨度26米,桥面距水面高度10.5米,桥屋建11间48柱,双坡顶,屋中梁为重梁(双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屏南县岭下乡岭下村南。该桥始建于宋,明正统年间重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重修,1993年再次重修。桥长30.5米,宽4.5米,单孔跨度20.6米,桥面至水面高度7.3米。桥屋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堍以整毛石砌筑,桥面以木板横铺,上以卵石铺砌。桥中设神龛,祀真武帝。桥西北端有石阶十级。[阅读全文:]
摘要: 原名清远门桥,俗名鸭门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东口澳门路,与南后街之间(五代罗城大豪),为石构拱桥,是罗城西南清远门外桥。桥原构仍保存在新扩建桥下,拱券、桥石俱完好。1978年重修。[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五一路东侧的琼东河。东连柳宅,西接高桥巷。为三孔石平梁桥,船形墩。清康熙已丑年(1709年)由刘凤卿建造的,嘉庆丁丑年(1817年)谷善信重修。桥总长为24.4米,宽3.5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盘屿村红星农场大头自然村,又称大头桥。宋政和七年(1117)建造,民国25年林琛等人改造扩建,桥头有民国重修碑。石构平梁廊屋桥。单孔,南北走向。全长7.3米,宽1.89米,高4米。两岸金刚墙上迭涩出跳,上架三根大石梁,石梁上有:“时政和七年岁次丁酉仲夏日□□张遂造”等题刻。民国时期扩建金刚墙。并在石梁两侧铺上杉木和木板,把桥面加宽至6.85米,构成石木相结合桥面。又在桥面上覆盖木构四角亭为单檐歇山顶。该桥有明确纪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跨濂浦河上。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101)。桥为石构单孔平梁桥,东北-西南走向,宽3.46米,全长28.4米(含引桥),左右两端迭石为桥台,上架石梁,两侧有石桥栏,栏板上刻“林桥”二字,栏柱顶刻石狮。明崇祯、清乾隆、清道光时都曾重修。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