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马尾区君竹村西北。墓建于1923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如意形,四层墓埕。陈宝琛(1848—1935),福州人,任清末帝溥仪太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北园山头岭东麓,为清名臣陈若霖墓地。原有墓亭、牌坊、翁仲、石兽等,在文革中均被毁。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1984年拨款重修,将墓室封闭。[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杜锡珪墓二、建筑创建: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杜锡珪任海军总长,六月,代理国务总理,并摄大总统职。任内驱逐煽动内乱的苏联大使加拉罕,维护了国家主权。三月代理期满主动辞职,此后退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城门村城门山,城门山部队所在地旁。林之夏(1878-1947)字凉生、亮生,闽县人。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近代民主革命者,有诗话集行事世。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单层墓埕,四周有砖筑围墙,面宽22米,深17.6米,围墙门上楷书:“辛亥革命上将军林夏先生之墓园。”封土为三合土夯筑,呈长方形,南偏东15度,长8.3米,宽4.38米,高0.35米。封土前竖有林之夏墓碑。碑为青石质,下半部已毁,残高1.3米,宽0.68米,厚0.11米。正面楷书:“显考凉生府君....”落款:“男林中宇...”背面楷书:“公讳之夏,闽县述庵长子,生□光绪四年戊寅十月初八日寅□,□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五月□□日申时,同年七月十七日□□□玉箫山,馆坐子向兼壬丙。”1985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阅读全文:]
摘要: 沈葆桢墓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墓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合土夯筑,前方后弧,平面呈“如意”形。有四层墓坪,面阔10.9米,进深20.5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前立墓碑,高0.85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劳光村下店自然村的九龙山,墓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墓丘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夯筑,双重护墙,三级墓坪,面宽12米,进深28米。弧顶封土堆前立青石墓碑,高0.85米,宽1.27米,上刻楷体:“江夏,清诰授荣禄大夫二品顶戴、陕西督粮道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翰林院检讨又铭赵公、偕配梁夫人、叶夫人、男侯选郎中少铭,媳福恭人寿域。光绪已卯年菊月谷旦造。”墓碑两侧各立三块石屏。右屏楷书“□□□□,□□□精。□□□□,□□先生。□□□□,百有余年,□□□始,人无间然。方公之隐,河汾礼乐。及其既仕,揄扬殿阁”。左屏楷书“燕许文祠,常扬述作。夷□之才,周孔之学。在宋欧阳,政事文章。异代同轨,后生有光。山高水深,松楸苍苍。亿万期年,子孙其昌”。墓柱对联:“千秋宅兆奠,万古刊维资”。狮子柱头为三合土质。后墙正中产一长方形碑石,上刻楷体“文峰拱照”。墓左右挡土坡镌有文臣武将及狮、麒麟、马等动物和花卉等浮雕,墓的右前侧有石阶墓道,墓道前立有墓的界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