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本体类型 >> 遗址 >> 窑址

该分类下有5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窑址" 分类下的词条

义窑窑址
编辑:1次 | 浏览:15598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0-20 13:38

摘要: 位于闽清县东桥镇西南。窑址范围自义窑村至安仁村一带,绵延十几个山头,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是福建省宋、元时期烧制青白瓷的大窑址。1958年发现,1983年、1987年复查,已发现数十处烧制瓷器的窑炉为依山而建的龙窑,长度达70米,宽2.5米,呈35度坡,用窑砖和废匣钵砌成。采集到的标本有匣钵、支柱、垫饼等窑具,以及不同形制的印花、或划花的青白釉瓷碗、洗碟、盅、盆和盖、罐、炉、壶等器皿。也有少量黑釉瓷器。此外,还有少量捏制的黑釉或青白釉的小狮、小狗、猪头等器物。[阅读全文:]

南屿碗窑山遗址
编辑:1次 | 浏览:13076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0-20 13:05

摘要: 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双龙村东北。因遗址所在小山称“碗窑山”,故称“碗窑山”龙窑遗址。[阅读全文:]

建新怀安遗址
编辑:1次 | 浏览:10573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0-30 18:26

摘要: 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1953年发现。遗址面积数万平方米,范围包括天山马岭的江厝埕、巴掌山和大桥头山。1982年在江厝埕的唐代青瓷窑基下发现有蛤蜊壳堆积层和几何纹硬陶片。1988年在巴掌山山顶采集到方格纹褐色硬陶片和方格纹、菱纹泥质灰陶片,分属昙石山文化与黄土仑文化时期。2005年福州市考古队在巴掌山、大桥头山等地采集到一定量的印纹硬陶片,纹饰有方格纹、席纹等。淮安遗址为研究福州闽江下游先民历史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阅读全文:]

宦溪窑址
编辑:1次 | 浏览:1097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3-31 19:24

摘要: 宦溪窑址位于福州市宦溪镇硋 、板桥村一带,数量36窑,主要分布在板桥的新厝山,硋(ài)石由(yòu)村的后门山、城里坪及附近的几个山头。南北长约1.7公里,相传有36窑。《侯官乡土志》记载:“硋石由,有碗窑古迹,居民约百余户,分何、邓、池等姓。”1956年,修建简易公路时曾发现窑址,证实志书中有关碗窑的记载。窑址堆积层高1~5.8米,宽30米。已发现两个拱形窑床残址,窑床为砖质结构,砖的体积为28×18×5厘米。历年来,出土的遗物主要有匣钵、垫饼、垫柱、支圈等窑具和各种日用器皿。采集到的标本有碗、壶、钵、罐、瓶、碟、炉、盒、盖和灯盏、托杯、注子,而以碗居多。釉色以青釉为主,辅以黄釉,有部分白釉,还有少量的黑釉;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和划花。纹饰有荷花、菊花、弦纹、划纹、莲花瓣等。经鉴定,主要为宋代遗物,部分为元代器物。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怀安窑址
编辑:10次 | 浏览:52594次 词条创建者:ahaofz     创建时间:03-28 16:09

摘要: 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天马岭,1953年发现;1962年普查发现南朝遗物。窑址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石岊山山南端。1982年发掘,发现两个厚1~3米的文化层堆积,年代分别为南朝和唐代。其中出土的南朝器物3000余件,有短流注子、钵、盘、杯、碗、盅缸、茶盏、茶托、菜坛、盘、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多足砚等文具、鐎斗、火盆等明器以及大量的窑具,一件支座上有“大同”纪年。瓷器均灰白胎施青釉。唐代斜坡式龙窑窑床遗迹,在南朝堆积南约5米处。窑床残长8.5米,宽2.4米,两壁残高0.1~0.15米,出土器物2000余件。除继承南朝遗制外,还有长流注子、瓜棱形注子、多咀塔式谷仓、五谷小罐、盒、陶俑、狮子以及明器等。瓷器为灰白胎,均施青釉,少量有褐彩。该窑唐代产品在日本九州等地有出土,是福建年代最早的青瓷产地,也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见证。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的一部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