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化寺位于开化屿中央,为公园内最古老的建筑物,据传建于北宋景佑四年(西元1037年),明嘉靖年间(1500年代)知府汪文盛捐资重建。现有建筑则为清康熙四十四年(西元1705年)总督金世荣重建。197[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群位于西湖宾馆内,由三座楼房、一座亭阁组成,其中前者位于原灵光盲童男校范围内,后者则为廖家(廖鸿荃)府邸的一部分,《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将其误登记为西湖开化屿上已拆除的紫薇厅。2011年,北侧两座建筑被拆毁,兴建悦华酒店。[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岭后路11号的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内,原为英国圣公会在1864年创办的“安立间女学堂”,建于1903年。校舍落成后定名为陶淑女子学校(英文校名以福州话读音拼写为Do-seuk Girls’ School,又称为“陶淑女中”)。整个建筑群包括一组通过半地下通道及走廊连接的教室、宿舍和礼堂,另有一座办公楼及一处操场。1951年陶淑女子学校与鹤龄英华中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合并,本校舍转为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后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使用至今。[阅读全文:]
摘要: 由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旗峰林公祠等6处建筑组成,坐西向东,临街排开,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林春泽宅前后二进,面阔五间,计有歇山顶八字墙门楼和左右倒座、正座、后座、后花园等;林应宪宅单进,面阔三间;林应亮宅前后三进,面阔五间;林如楚宅单进,面阔三间;林如楚后裔宅单进,面阔五间;旗峰林公祠前后三进,面阔三间。水西林为明清福州市地区官宦府第建筑群的典型实例。[阅读全文:]
摘要: 后龙村隶属屏南县屏城乡,地处屏南县县城下游东部,与甘棠、熙岭、棠口乡毗邻。村落传统格局保持完整,传统建筑数量约占92%左右,现代建筑约占8%。传统建筑的种类主要有木拱廊桥、石牌坊、宗祠、摩崖石刻、宫观寺庙、碑记、炮楼、书院、水碓房、歇亭和古民居等。后龙慧光寺后龙龙津桥后龙张氏宗祠后龙柏舟遗烈石牌坊[阅读全文:]
摘要: 漈下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建筑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沿漈水溪两岸布局,主要有明城墙、路亭、水井、庙宇、祠堂、古桥等,一般有彩画、题刻等装饰,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体,构建精美,是传统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的典型代表。[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市工人文化宫系1954年开始建设的一组建筑,其中较为著名的历史建筑包括第一礼堂、第二礼堂、文艺宫等,是1949年后具代表性的苏式古典主义建筑。2009年拆除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一、区域名称:全闽大学堂校园二、区域范围:东与福州市实验小学一墙之隔,南临东街,西与福建省图书馆为邻,北界卫前街,三牧坊从校区中央穿过。总占地约41亩。三、区域衍变:嘉庆廿二年(西元1817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