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不可移动文物 >> 县(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分类下有248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县(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下的词条

青芝寺
编辑:10次 | 浏览:19188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1-18 12:28

摘要: 一、建筑名称:青芝寺二、建筑创建:  青芝寺据说始建于唐朝,原在八仙岩。  万历四十年(西元1612年),工部侍郎董应举退隐归田,倾其家产,开拓青芝山景观,移建青芝寺于现址。  万历四十四年(西元161[阅读全文:]

洪洋王认桥
编辑:2次 | 浏览:11407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6-24 08:27

摘要: 一、建筑名称:圣寿寺乌石桥  因位于王认村,俗称王认桥。经网易博主x656801现场考察,发现桥旁石刻,确认名称为“乌石桥”,查清道光罗源县志,则记为“圣寿桥”或“王认桥”。二、建筑创建:  始建于宋绍[阅读全文:]

岭兜桥
编辑:0次 | 浏览:4200次 词条创建者:林依姆     创建时间:02-07 12:29

摘要: 岭兜桥,也称陈靖姑转水桥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中房镇岭兜村,为罗源县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光福山房
编辑:9次 | 浏览:15709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7 17:24

摘要: 原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仙塔街48-50号,始建于明末,系口译《茶花女》第一人王寿昌的故居、也是清末民初福州名人、才女吟诗作画之所。原大院四面围墙,大门坐东朝西,前后三进,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六扇五”;第二进后园有一座形似雄狮的假山,称为“狮山”;周围有鱼池、八角亭、拜月台、仙人洞等。民国三年(1914年)第三进进行改建,自成院落。住在二进的黄锡光把单层花厅改为双层,楼上作为藏书阁,藏书万卷;楼下为福州名流吟诗书画之所,由陈衍等题名、郑孝胥题匾为“光福山房”。1958年以后,首进房屋被改建;二进花厅、藏书阁、狮山、鱼池等由黄家后裔另辟小门出入。199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光福山房原址却随即在1996年被拆毁开发房地产,只有花园中的假山“狮山”被移建于乌山道山观。[阅读全文:]

苍霞荔枝弄78号民居
编辑:4次 | 浏览:862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06 14:26

摘要: 位于荔枝弄,坐北朝南。其南侧为青砖外墙,大门内为门头房,已被改造。前天井两侧为双层双坡民国披榭。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二进为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的木构建筑。[阅读全文:]

辅弼岭惜字坛
编辑:0次 | 浏览:419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1-28 14:22

摘要: 位于同安镇辅弼岭古道中段鳌头岩下,始建于南宋,现存实物重修于清乾隆初年。惜字坛建于一岩穴的洞口,石框上刻有“字迹藏岩穴,文光射斗墟”的对联,横批“敬惜字纸”。[阅读全文:]

汀州会馆
编辑:8次 | 浏览:15888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6 18:31

摘要: 原位于福州台江区义州街道长汀路,1999年迁建至现址台江区白马南路262号。建于清末,汀州县商帮集资建造,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正厅主体结构尚好,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六间,穿斗式减柱造木构造。重檐歇山[阅读全文:]

豆区园
编辑:10次 | 浏览:2475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27 21:40

摘要: 豆区园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代宰辅叶向高的私家花园兼书院。全园面积近200平方米。豆区园虽小,但布局精巧,婉约秀雅。[阅读全文:]

横屿宋井群
编辑:6次 | 浏览:12327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9 23:59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镇横屿村,距化工东路400米。横屿宋井群散布在福州东郊横屿的7个自然村(直街村、拥上村、东村、东头村、船尾村、安铺村、西边村(文保碑载7个,二普、三普说6个)有10口(文保碑所载,而二普三[阅读全文:]

胪雷前桥
编辑:10次 | 浏览:10335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9 10:36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建于宋代。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单孔,桥面由两条长5.9米,宽2.8,厚0.34米的跨溪而建,石梁上刻有“甘泉院僧义修造桥一所宋庆历四年(1044年)中元癸次四月十五日题”。保存完好。1986年列为福州郊区文物保护单位。前桥所在河道毁于2013年底到2014年初。前桥所在河道毁于2013年底到2014年初。大约2014年下半年,前桥被拆除,几年后在原址西南约60米处重建为一座旱桥。[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