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府学里5号·清代)祠始建年代未详,清代重修。董见龙,名应举,字崇相,闽县龙乡(今属连江县塘头村)2,明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天启年间(1621-1627)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阅读全文:]
摘要: 注:本词条由本站网友、侯官吴氏大厝的主人胖胖鱼维护。侯官吴氏大厝位于侯官村中市11号,是一幢建于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式宅院。[阅读全文:]
摘要: 开化寺位于开化屿中央,为公园内最古老的建筑物,据传建于北宋景佑四年(西元1037年),明嘉靖年间(1500年代)知府汪文盛捐资重建。现有建筑则为清康熙四十四年(西元1705年)总督金世荣重建。197[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坊兜灵济宫前。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坊为石构二层牌楼式,四方柱,三门,歇山式楼顶,坊柱、枋、斗拱、脊吻用卯榫拼合,均衡严谨。青石构件,浮雕或透雕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通高5.8米,宽5.2米。坊正中额题:“升平人瑞”,旁刻:“咸丰十年礼部题请奉旨建坊为”,“闽县寿民林聿淇年百有三岁立”。四根坊柱两面镌刻四副楹联:“圣化沦肤食德身跻无量寿;家人绕膝承欢笑指曰期年”,“天子重引年时承赐膳;老人躬捧诏快睹旌闾”和“生际郅隆杖履常游仁寿寓;年臻大耋晨昏闲话太平时”,“椿帙经四期童颜不改;榆年冠七濑古貌堪钦”,联句隽永,书法精妙。以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混合手法刻有“姜太公钓鱼”、 “郭子仪拜寿”、“王母跨凤”等花卉图案,雕工细致,古朴豪放,为清代石雕艺术珍品。2003年公布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牌坊为木构,四柱三门,高约9米,宽8.5米。下用8根木柱支撑,木柱胸围均为1.2米,每根木柱均用一对夹杆石固定,檐下施斗拱,斗拱重叠出跳,中楼为单檐庑殿顶,次楼为单檐悬山顶。坊表楷书“礼经奥义”、“父子贤良”、“兄弟孝友”。[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太平山山仔里16号,亦为福建省委联络站旧址,或称中共闽浙赣省委福州太平山联络总站。[阅读全文:]
摘要: 明万历二十七年(西元1599年)万安千户所所官刘侠等募捐而建,祝圣宝塔平面八角形,阁楼式花岗石结构,高七层18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南屿窗厦村程屿山栖云岭下。建于宋代。栖云桥东南走向,为石构单孔平梁桥,全长约6米,净跨用两块宽1.05米,厚0.4米的石板平铺。桥堍为条石砌垒,桥板上面楷书铭文:“上元甲子壬戌岁五月日栖云僧润殊造”,字长0.15米,宽0.13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