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按字母顺序浏览:

搜索“TAG:领事馆”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0.102890秒     

英国驻福州领事馆住宅
编辑:18次 | 浏览:20870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9-06 00:26

摘要:位于仓山区乐群路“红军园”内,为英国驻福州领事馆建筑群的一部分,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并于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为领事馆助手宿舍(British Consulate Assitants Residence)。建筑由香港殖民地代理总量地官威尔逊(Wilberforce Wilson)设计,新文艺复兴式殖民地券廊式风格。由于建设在坡地上,该建筑南、东立面看起来为二层,西、北两个立面则能看到石砌的地下室。现存地下室、一层及二层部分,屋顶被拆改。[阅读全文]

太平巷闽海关职员宿舍
编辑:2次 | 浏览:13772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11 13:14

摘要:原位于仓山区太平巷,早期为“太平洋行”(Gilman & Co.)兼丹麦驻福州领事馆,后为闽海关职员宿舍。1949年接收关产时仍存,名为“闽海关宿舍第二号”。现已毁。[阅读全文]

英国驻福州领事馆
编辑:44次 | 浏览:63165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2-08 09:04

摘要:位于现仓山区乐群路“红军园”内。清咸丰五年(1855)英国向本地人租下天安山双江台土地,咸丰十年(1860)又续约。领事馆建筑群,包括领事官邸(已毁)、公馆及助理宿舍(存一楼及基座)、乐群楼(现存)、马厩(已毁)、雇员宿舍(已毁)。本词条所述内容为已拆毁的领事住宅。老照片中常见的英国领事馆系领事官邸,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并于同治六年(1867)重建,次年竣工。[阅读全文]

英国驻福州副领事馆
编辑:23次 | 浏览:60660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2-08 09:00

摘要:位于马尾区马限山顶,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同治十一年(1872)竣工。包括副领事馆、监狱各一座,由英国工程处上海办公室的建筑师博伊斯设计。副领事馆实为娱乐场所,为单层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风格的建筑。[阅读全文]

德国驻福州领事馆
编辑:11次 | 浏览:35371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2-20 13:09

摘要:曾位于仓山禅臣花园内,建于清末,为禅臣洋行的办公楼,因创办者禅臣(G.Siemssen)任领事而兼做德国领事馆使用。1951开始由师大生物系使用。1983年左右建筑被拆毁,仅余附属禅臣花园。[阅读全文]

太兴洋行(荷兰领事馆
编辑:13次 | 浏览:5715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1-10 01:13

摘要:曾位于仓山区麦园路、梅坞路路口(今仓山电影院前广场),原为英商太兴洋行(Bathgate & Co.)。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兴洋行老板高士威(J. C. Oswald)代理荷兰驻福州领事,故荷兰领事馆亦设于此。领事馆级别为副领事级。后火毁。1955年,在太兴洋行原址西侧空地兴建仓山影剧院,原太兴洋行建筑残留的一小部分改造为售票房。2019年,因北立面附墙生长的榕树影响墙体安全,售票房被拆除重建。[阅读全文]

爱国路2号
编辑:71次 | 浏览:118393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8 23:22

摘要:位于仓山区爱国路2号,三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建筑,殖民地外廊式风格,建于清代(早于1868年);曾为天裕洋行、天祥洋行、怡和洋行等所有,并曾作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使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前,归福州市邮电局所有,为职工宿舍。2015年以“清邮政司宿舍”名义公布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2016-2017年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中被修复,作为博物馆及万科“仓前九里”营销中心使用。[阅读全文]

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
编辑:37次 | 浏览:98291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0 20:58

摘要:位于仓山区麦园路84号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内,为民国中晚期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原址建筑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先后为圣公会医学传教士施约翰(Dr. J. A. Stewart)、英商万兴洋行经理住宅、德商禅臣洋行产业等。美国领事馆约于1930-1937年间迁入。根据建筑形态和历史资料,建筑可能经过改建。[阅读全文]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
编辑:44次 | 浏览:57362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0 16:28

摘要: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内,曾作为清代俄国驻福州领事馆的领事官邸。民国元年(1911),售予圣公会三一书院。1996年由原九中校友会捐资修复,并作为校友会活动场所。建筑总体保存较好,但在修复中错误拆除了原有的俄式木制门廊,并复制了附近的“必翰楼”(已拆除)门廊,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06年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2013年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