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按字母顺序浏览:

搜索“TAG:怀安”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0.102878秒     

建新怀安遗址
编辑:1次 | 浏览:990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0-30 18:26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1953年发现。遗址面积数万平方米,范围包括天山马岭的江厝埕、巴掌山和大桥头山。1982年在江厝埕的唐代青瓷窑基下发现有蛤蜊壳堆积层和几何纹硬陶片。1988年在巴掌山山顶采集到方格纹褐色硬陶片和方格纹、菱纹泥质灰陶片,分属昙石山文化与黄土仑文化时期。2005年福州市考古队在巴掌山、大桥头山等地采集到一定量的印纹硬陶片,纹饰有方格纹、席纹等。淮安遗址为研究福州闽江下游先民历史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阅读全文]

淮安王麒墓
编辑:0次 | 浏览:8571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29 22:15

摘要:该墓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桃花山,墓北偏东32度,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墓碑几字形,三合土结构。三层墓埕,面宽8米,进深20米。[阅读全文]

怀安石将军庙
编辑:3次 | 浏览:1401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29 20:23

摘要:石将军庙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科贡自然村鬼洞山南面,合院式庙宇,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444平方米,始建于清朝,为郭氏从郭宅老家大王庙分炉而来。前后两进,第一进原建筑已倒塌,后建为简易双层木构,屋架为人字形,前部为单倒水,后部为双倒水。中天井后为第二进建筑,正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式,两侧夯土墙,单檐悬山顶。该建筑于2016年6月完全塌毁。[阅读全文]

怀安大桥头8号
编辑:0次 | 浏览:941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15 22:38

摘要:怀安大桥头8号位于原怀安村北部,为一座青砖外墙的单进民国建筑,坐南朝北,面对闽江上游。怀安村拆迁过程中作为保留建筑长期在荒草中闲置,近年得到修缮,但施工十分潦草。拆迁后的大桥头8号(东邪向东斜摄于200[阅读全文]

怀安四达桥
编辑:1次 | 浏览:1834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14 21:51

摘要:四达桥,俗称“怀安石桥”,位于怀安衙署遗址前侧200多米的处的河浦上,南北走向。 桥为石构平梁建筑,长8·62米,宽2·99米,由4条石梁平铺为桥面;其中最长的一条石梁长8·62米,宽0·75[阅读全文]

翁正春墓
编辑:4次 | 浏览:1341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8-31 02:17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怀安村石岊山西北麓,为明万历二十年状元、曾任礼部尚书的翁正春之墓。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朱敬则墓
编辑:8次 | 浏览:18068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8-31 01:27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怀安桃源境,民间俗称“怀安丞相墓”,为唐代名相朱敬则(635-709)之墓,唐末由朱氏子孙迁至此。墓背依桃源山,面向山垅田;墓西向偏北30度,平面呈如意形,二层墓埕。面宽8.8米,纵深11.8米。封土外用20×23.5×5.5厘米的红砖砌造,内填黄土,呈长方形,高1.97米,宽3.39米,进深2.50米。封土前设一龛,高0.825米、宽0.70厘米,进深0.23米,内镶青石墓碑,高0.65厘米,宽0.38米,厚0.08米,碑文阴刻:“唐故丞相敬则朱公之墓。光绪庚子立,裔孙仲冬修。”楷书,字径4厘米。墓前400米水田中有翁仲、石兽。文臣高冠执笏,高2.6米,武将披甲按剑,高2.6米,石獬1对,均作俯伏状:一高0.70米,宽0.41米,长1.06米,一高0.75米,宽0.42米,长0.93米。墓砖、石翁仲、石兽均为唐代遗物。 2013年3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怀安接官道码头
编辑:13次 | 浏览:81277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4 19:19

摘要:位于仓山区怀安村东南面乌龙江边,包括古接官道及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兴盛的重要见证。接官道为突堤式结构,占地约380平方米;西面三块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码头,是怀安唯一保留下来的接官道古码头。码头石板道宽约5米,条石铺就,上有百余条横向凿槽,便于上下船时防滑;此外还有用于拴绳、方便船舶停靠的石槽遗存。2005年开始,三环路从怀安附近通过,怀安沿江一带进行了绿化改造,老码头得到简单整修,在码头端部设置送别石雕像一组。2015年1月,作为“怀安衙署遗址与接官道”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怀安相公庙
编辑:24次 | 浏览:71545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4 19:06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建于清代,占地1021平方米,系由城隍庙、提统抚、天盛院三部分组成的建筑群。提统抚居中,城隍庙居左、天盛院居右,四周设风火墙。庙内佛像已毁。提统抚面宽三间,进深五柱,上为双坡顶。前有覆龟亭,两厢为醮楼。庙旁有清康熙时期摩崖题刻。现已毁。2005年发生火灾,大量构件被毁,仅余墙体;2014-2015年修复。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怀安临水宫
编辑:14次 | 浏览:34431次 词条创建者:ahaofz     创建时间:03-28 19:32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俗称娘娘宫,主要供奉临水陈太后(陈靖姑)。建筑南偏东15度,占地面积133平方米。原规模较大,现仅存大殿;大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柱,穿斗式木结构架。整座大殿由28根左右木柱支撑大殿,墙上有木条格窗。宽14.35米,长9.26米。[阅读全文]

怀安窑址
编辑:10次 | 浏览:49835次 词条创建者:ahaofz     创建时间:03-28 16:09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天马岭,1953年发现;1962年普查发现南朝遗物。窑址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石岊山山南端。1982年发掘,发现两个厚1~3米的文化层堆积,年代分别为南朝和唐代。其中出土的南朝器物3000余件,有短流注子、钵、盘、杯、碗、盅缸、茶盏、茶托、菜坛、盘、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多足砚等文具、鐎斗、火盆等明器以及大量的窑具,一件支座上有“大同”纪年。瓷器均灰白胎施青釉。唐代斜坡式龙窑窑床遗迹,在南朝堆积南约5米处。窑床残长8.5米,宽2.4米,两壁残高0.1~0.15米,出土器物2000余件。除继承南朝遗制外,还有长流注子、瓜棱形注子、多咀塔式谷仓、五谷小罐、盒、陶俑、狮子以及明器等。瓷器为灰白胎,均施青釉,少量有褐彩。该窑唐代产品在日本九州等地有出土,是福建年代最早的青瓷产地,也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见证。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的一部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阅读全文]

怀安五帝庙
编辑:20次 | 浏览:43176次 词条创建者:ahaofz     创建时间:03-27 13:05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的怀安半岛,为供奉福州民间传统信仰的五帝(张元伯、钟仕秀、刘元达、史文业、赵公明)的祠庙。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为608平方米,内有戏台、天井、钟鼓楼(龛楼)、正堂、后殿、侧院等。大门为牌楼式,上有卷书;戏台歇山顶;正座封火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部分构件为明代遗迹,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游廊两侧瓦面挡水墙上有泥塑人物浮雕,雕刻精美。 2015年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怀安衙署
编辑:20次 | 浏览:7924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6 23:47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江边,宋咸平二年(999)至明武十二年(1379)为怀安县衙署;明万历八年(1580年)撤怀安县,县治废;清代改为怀安递运所,改建为悬山顶,穿斗架二进民居。建筑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庭院均用工整的条石铺地。衙署两边的围墙已毁,墙基尚存,高0.9米,厚0.75米,周长150米。该衙署是目前仓山区现存唯一的衙署遗址。[阅读全文]

淮安龙江寺
编辑:11次 | 浏览:32781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10 23:16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科坞村福建农林大学后山,内祀明代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创立人林龙江(林兆思)。主要建筑坐东向西,有大殿、厢楼、亭子等,四周筑土墙。1998年遭洪水,灾后龙江书院再次重建,改名龙江寺,已经全部改为水泥构架。[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