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按字母顺序浏览:

搜索“TAG:25”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0.099440秒     

嵩口林氏宗祠
编辑:0次 | 浏览:8655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3-01 00:27

摘要: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为嵩阳林氏的宗祠。嵩阳林氏属“九牧林”衍派,其始祖宝公于北宋初年迁嵩口,居石濑(今嵩口镇龙湘村半山)。宝公子洁累公因舍石濑地建资国寺,再迁梨岭(今嵩口镇月阙村梨头),并建造“蕉林居”。林氏宗祠由明代嵩口乡贤林仕映(即林国辉、林带溪)、林鹏等堪舆相地建造。[阅读全文]

嵩口林氏前厅祖厝
编辑:3次 | 浏览:8030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11 15:18

摘要: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阅读全文]

嵩口杨氏宗祠
编辑:0次 | 浏览:7458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11 15:01

摘要: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36号[阅读全文]

嵩口永禁溺女碑
编辑:0次 | 浏览:977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09 23:46

摘要: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德星楼下,北面大樟溪。立于清代,镌有“奉宪永禁溺女”六字,无边框落款。该碑为宣告禁止民间溺死初生女婴的示禁碑。2017年公布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阅读全文]

嵩口善庆堂
编辑:1次 | 浏览:765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09 23:28

摘要:位于永泰县嵩口镇道南村63号,占地2800㎡,建筑面积约3000㎡,为土木结构的两进六扇厝;两边为横厝,后座为两角三层土楼堡结构。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在嵩口经营“隆慎号”商店的张寿铢和同族兄弟张寿荫共同主持兴建,历经6年多时间竣工。近百年来,张寿铢后人居住在大厅左半边,右半边则归张寿荫后人所有,一直到1960-1970年代,都分别以一个大家庭的方式居住其中。2017年公布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阅读全文]

嵩口万安堡
编辑:2次 | 浏览:9955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09 23:15

摘要:位于永泰县嵩口镇道南村,因地处镇区下游,故又俗称“尾寨”。相传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左右,由张氏先祖重建。万安堡坐南朝北,面临大樟溪,占地面积约4200㎡。外墙地基高约5米,厚约2米,用大樟溪卵石垒就,其上夯筑土墙,高约5米,墙体密布哨眼。内部木构,120多间房屋分三层沿寨墙四周分布,有巡防用的跑马道环绕;中为大天井,有一口古井,井栏款识“大清咸丰葵丑年菊月造”(1853年)。1932年9月,刚参加过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在奉调入闽不久后,即调集一支部队来永泰进剿作乱大喜、白杜一带的悍匪陈培芳,进驻万安堡。至今寨门两侧石壁仍有十九路军所留的“日本人不灭,军人大耻;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的宣传标语。2017年公布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阅读全文]

嵩口德星楼
编辑:1次 | 浏览:851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09 22:59

摘要:位于永泰县嵩口古镇,南面大樟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三层木结构阁楼式建筑,建筑面积370㎡。一层为过街通道;二层供奉林公大使(林惠)。林惠为永泰汤埕人,南宋末年与兄弟林显、林应共同参军抗元,战死后首级漂至梧桐,身体却出现在嵩口楼下潭。本地百姓为纪念他故建此楼,名“得身楼”,因与“德星楼”谐音,久而久之改为今名。每年正月,嵩口民众都要举行林公大使出巡的“迎神”活动。[阅读全文]

嵩口天后宫
编辑:1次 | 浏览:11652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09 22:44

摘要: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77-2号(直街尾和米粉街尾之间),南面大樟溪。原名“兴安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旅嵩的莆仙商人筹建,是莆仙商人议事或临时歇脚之地。宫中奉祀妈祖,保佑溪上船只和木排航行安全。建筑面积725㎡,分外大门、大厅正栋、大厅正廊、戏台。其规模并非一蹴而就;清光绪四年(1878年),嵩口街商人和地方人士重修天后宫、扩大规模,并在厅廊两侧立石龙柱;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再次扩建下厅和外围墙,并于下厅增建大戏台和戏房。“文革”时被挪做食品厂、派出所,庙毁物坏,龙柱亦毁。1980年代,由台胞叶智尧先生和张维祉夫妇共同出资35万元,重塑妈祖神龛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从泉州惠安请师傅重雕龙柱。现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阅读全文]

螺洲街79号
编辑:0次 | 浏览:7583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1-22 22:08

摘要:1987年后为福州机械高级职业学校教学楼,现为福州中银职专教学楼。建筑横向分划为三部分,中间部分带外廊,有社会主义风格的立柱,并有领袖头像山花。[阅读全文]

洪塘郑大俤大厝
编辑:0次 | 浏览:790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1-15 22:28

摘要: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村,建于民国。曾作为闽侯六区区公所办公场所。现为工厂厂房。[阅读全文]

福清三中南洋楼
编辑:1次 | 浏览:7674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1-11 17:22

摘要:建于1906年,由美国的柯琳·约翰逊(Caroley Johnson)女士捐款建造,本世纪初拆毁重建。[阅读全文]

中洋山边楼
编辑:0次 | 浏览:687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1-07 17:21

摘要:位于长庆镇中洋村,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现存建筑为清中期风格,坐西朝东,上下共三层,有上下两厅,为典型闽中风格。[阅读全文]

德园(2010年)
编辑:2次 | 浏览:9817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1-02 12:46

摘要:原德园建筑曾位于仓山聚和路15号(原聚和路3号),为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2007年11月在程埔头拆迁中被拆除。2010年在现址按照原来的样式新建,但没有使用任何的旧材料。[阅读全文]

下沙海滨度假村海螺塔、海蚌厅
编辑:2次 | 浏览:15565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2-25 22:49

摘要:位于长乐下沙海滨度假村内的王母礁上,1986年设计,1987年建成,由东南大学齐康设计。海螺塔取自海螺海蚌的外部造型,呈锥形,高24米,内分7层,有螺旋型台阶68级,各层都有望台,可眺望四周景观。下部为海蚌厅,形似巨蚌,半张着蚌壳,内腔为圆型大厅。螺蚌比肩相邻,浑然一体。[阅读全文]

下沙海滨度假村航海楼
编辑:2次 | 浏览:739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2-25 22:37

摘要:曾位于长乐区下沙海滨度假村内。现代主义风格。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后崎山遗址
编辑:1次 | 浏览:887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2-08 09:29

摘要: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南海乡陈厝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分布面积约2.3万平方米。2017年考古调查时发现。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层堆积较厚,最厚处达约1.7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石器时代壳丘头文化和青铜时期黄土仑文化的陶器、石器等遗物,文化延续发展脉落清晰。为研究平潭离岛史前文化的分布和发展提供实物资料。[阅读全文]

福大机械厂
编辑:4次 | 浏览:13829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11-22 17:42

摘要:位于福大怡山校区西南角,始建于1958年。有福州市历史建筑4座:1号楼、7号楼、11号楼、12号楼。现改造为福大怡山文创园。[阅读全文]

石步241号明代民居
编辑:0次 | 浏览:8053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11-19 21:49

摘要:位于城门镇龙江村石步村241号,为明时期建筑,现功能为居住。[阅读全文]

马尾船政衙门
编辑:4次 | 浏览:10901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1-12 23:17

摘要:曾位于马尾莺脰山下。1866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海军学堂(船政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马尾船政衙门是清末直属的中央职能部门,也是船政的领导机构和船政钦差大臣及其幕僚办公,议事,休息的场所。抗战时遭轰炸,后期破败。1956年修福马铁路时被毁。[阅读全文]

陶南书院
编辑:1次 | 浏览:7655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0-26 23:34

摘要:位于闽侯县尚干镇五虎山龙山支脉的北麓半山腰(闽侯第二中学内),坐北朝南,原为清末光绪年间太子太傅陈宝琛倡建并题写院名。1991年建设闽侯第二中学教学楼时,大部被毁。2004年由闽侯第二中学校友林佑功先生捐资10余万元重修。[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