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按字母顺序浏览:

搜索“TAG: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找到相关内容110篇,用时0.102439秒     

亭下路卓氏大厝
编辑:8次 | 浏览:53618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6-09 00:48

摘要:位于仓山区亭下路63-71号,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原主人卓氏家族,多为旅美华侨。为福州传统式大厝,占地面积430平方米。沿亭下路部分后期改建为沿街店面(共5间)。由店面入内沿石阶而上依次为屏风门、天井、披榭、正座、后天井,屏风门两侧可上披榭二层,并可通大厅两侧房。正座封火墙二坡顶、穿斗架。其中大厝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明间以屏门隔为前后厅。在大厅游廊右侧为边房,边房为双层结构面阔二间进深5柱。得益于卓氏家族对建筑长期进行的妥善维护,卓氏大厝的整体结构、各类木雕装饰都保存完好,十分难得。[阅读全文]

烟台山公园
编辑:9次 | 浏览:76972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06-08 09:25

摘要:位于仓山区梅坞顶,始建于1962年,1964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文革期间,被辟为农场,公园设施尽毁。1972年以后开始重建,先后依山势修建了亭台楼阁、回廊、清池喷泉、叠石假山、石椅等。[阅读全文]

亭下路洪宅
编辑:6次 | 浏览:30324次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06-02 12:34

摘要:位于仓山区亭下路35号,建于清代,为福州传统建筑,带有高大的风火墙。建筑主人洪氏,与观井路洪宅的主人同属一个家族。建筑为四合院式民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由屏风门、天井、披榭、正座组成。天井左侧披榭已改建,正座封火山墙二坡顶,穿斗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明间前部为轩顶,后部以屏门隔为前后厅。天井与大厅地面均为三合土铺成,建筑的门窗堵板上有人物、花草等精美的浮雕,整体建筑显得较为小巧、精致。[阅读全文]

巷下庙
编辑:8次 | 浏览:29355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6-02 12:07

摘要:巷下庙又名“马王张元帅庙”,是位于仓山区冯巷铺(现巷下路)的一座庙宇,是一座具有典型福州传统建筑风格的公共建筑。 在今巷下路10号仍有半幢传统建筑,可能即为当年的巷下庙遗存。[阅读全文]

播捷会馆
编辑:26次 | 浏览:65015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20 02:14

摘要:位于仓山区天安里巷道西侧的仓前路105号(天安里10号亦有开门),依仓前山地形所建,为北立面五层、南立面三层、主体四层的砖木结构洋楼,系基督教美以美会接待外来人员的场所。原为中式房屋,民国元年(1912)由许文明、陈葵花夫妇捐赠于教会,1915年由美以美会拨款改建为今貌。为纪念许文明、陈葵花夫妇的父亲许播美、陈能捷牧师,建筑取名“播捷会馆”。楼为红砖砌筑,平面长方形,东北角因位于巷口,处理成圆角。建筑造型简约,略呈摄政风格,上有女儿墙,小青瓦四坡顶。2019年修复。[阅读全文]

龙峰亭下山陈宅
编辑:9次 | 浏览:5215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20 00:31

摘要:位于仓山区亭下路道路南侧的37、39、41、43、45、47、49号,为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联排式公寓。其中37-43号共4开间(四“直”),立面装饰朴素,三层窗之间有简化壁柱、檐口有砖砌叠涩线脚装饰;45-49号共3开间,立面略有不同,壁柱与檐下交接采用倒圆角砌法,而非仓山地区常见的拱券结构。根据2005年福州市规划院普查资料,该宅为华侨马氏及陈氏家族所有,系当年共同出资建设。因属“资本家”范畴,两家人在1949年后迁往台湾,至烟台山拆迁前,为陈氏家族所有。从风格判断,建设年代应为民国晚期。[阅读全文]

天安铺公置水斛
编辑:2次 | 浏览:1484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20 00:20

摘要:位于亭下路北段(仓前路上山途中),应为天安铺区域的公共消防水池。消失于仓前山拆迁中。[阅读全文]

雁峰书院
编辑:8次 | 浏览:2237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19 01:22

摘要:位于仓山区仓观顶巷10号,西邻安澜会馆,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64.5平方米;建筑宽13.5米,长21米。共二进,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架,由门房、天井、披榭、前后座组成,第一进天井披榭改建为二层砖混结构,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游廊顶棚面为卷棚式,第二进为三层木结构、民国时期风格的民居。在屋路面上嵌一小碑,上刻有“雁峰书院”四字,可能是界碑。民国十七年(1928),福州辛亥革命元老、福州红十字会的创办人林雨时与林瀚西等发起成立福州佛学社,为仓山桥南一带人士组织,社址初设在仓山岭后观稼轩,后迁崇圣庵旧雁峰书院(即此处)。[阅读全文]

独立厅
编辑:11次 | 浏览:4996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18 03:18

摘要:位于仓山区梅坞路9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刘杰、林雨时、陈毓鑫和王鸿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册成立桥南公益社,举郑祖荫为社长,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该社成立时先设在仓前山冯巷铺(今巷下路)的古榕书院,后因成员增多,移至梅坞路本建筑内,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并创办《建言报》,鼓吹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展览馆使用,内部有辛亥革命的常设展览。[阅读全文]

仓前路129-131号
编辑:5次 | 浏览:49630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8 01:35

摘要:位于仓前路129-131号,由清光绪末年福州橄榄大王、有“橄榄五”之称的郑则铭家族兴建,宅内并供奉有橄榄神庙。其中仓前路129号沿街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柴栏厝”建筑;仓前路131号为前店、后坊、再后院的三进式宅院,据郑氏家族后人回忆,第一进为店面;第二进为工人宿舍及工厂;第三进为郑氏家族自己居住的房屋;第三进后还有晾晒橄榄的大埕,一部分橄榄加工工作也在大埕完成。1958年部分被改建为新村。[阅读全文]

毛忠梨柴火店
编辑:7次 | 浏览:24785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18 00:46

摘要:毛忠梨柴火店位于仓山区仓前路169号(忠烈路7号),为忠烈路口的一座二层近代西洋式民居建筑。建筑风格朴实,檐下有福州近代建筑常见的叠涩线脚;女儿墙的望柱较有特色。据屋主回忆,该建筑建于1930年代,原为出售燃材的“毛忠梨柴火店”。至征迁前,一直为毛氏后人居住。2017-2018年修复。2021年3月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亭下路64-68号
编辑:18次 | 浏览:46095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8 00:45

摘要:位于仓山区亭下路64、66、68号,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主人郑善启,出身长乐古槐感恩村,在亭下山一带开办专制女装的裁缝铺,因在家中排行第五,故有“依五师傅”之称,俗称“姆衣五”。1957年后被征用作为干部宿舍。本建筑为仓前山较为典型的沿街商住混合建筑,底层原可作为商铺使用;二、三层居住,内部有楼梯连接。建筑立面装饰丰富,三层檐口线脚均有所不同,女儿墙和装饰性烟囱望柱的结合也颇具特色。[阅读全文]

宝树园
编辑:12次 | 浏览:35932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8 00:02

摘要:位于仓山区对湖路25号(宝树园围墙内),为二层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券廊式风格的西式建筑,现为师大附中教师宿舍;曾为师大附中英语特级教师黄超筠的私宅。[阅读全文]

芝园
编辑:9次 | 浏览:19229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7 23:10

摘要:位于仓山区立新路29号(1950年门牌为巷下路33号),建于民国时期,为“芝园”的一部分。芝园原主人黄高泽,系观井路“诊寿堂”西药房掌柜,其经营药房、牛奶厂致富后在此建两幢砖木结构房屋,本建筑为较晚建的一幢。主体为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别墅,入口有门廊,二层带西式阳台,支撑柱为爱奥尼亚柱式(Ionia),较有特色。建筑门洞发券、窗不发券;檐下并未采用仓山地区常见的砖砌叠涩线脚,可能经过改建。[阅读全文]

仓观顶巷坊门
编辑:4次 | 浏览:12404次 词条创建者:ahaofz     创建时间:05-17 17:42

摘要:位于仓山区仓观顶古巷道上,建于民国时期,坊门正对解放大桥。红砖砌筑,门额原有灰塑匾额,已毁,字不可识。仓观顶古巷道为石砌,共57步台阶,7层台面,每阶高20厘米,长43米,宽1.5米,落差10米。[阅读全文]

楷英庐
编辑:3次 | 浏览:18020次 词条创建者:小飞刀     创建时间:05-16 22:33

摘要:楷英庐位于佛寺巷96号,由一座两层半的主体建筑和一座两层的附属建筑组成,两者之间有楼梯相连。这种平面布局方式在仓山地区十分常见,推测建筑时间在1900-1920年间。[阅读全文]

上藤路观音佛弄坊门
编辑:0次 | 浏览:10013次 词条创建者:小飞刀     创建时间:05-16 22:11

摘要: 观音佛弄两侧防火坊门。小飞刀摄于2011年[阅读全文]

盛兴洋衣行
编辑:24次 | 浏览:37559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6 18:23

摘要:位于仓山区亭下路101号(原鹤龄路、爱国路),原包括两幢建筑,现存的一幢建于1921年,三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一层为店面,二层为裁缝工厂,三层为住家;另一幢为库房兼厂房,1960年代毁于大火。建筑原主人陈增钧家族,主要为附近领事馆及洋行的外侨制作洋服,陈增钧又因在家中排行第五,因此被称为“洋衣五”。1958年,陈增钧年老退休,其子陈钟奎加入合作社,把该店全套设备估算合股,盛兴至此关闭。始建至今,一直为陈氏家族居住,但部分房屋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被收归公有。2013年,陈氏后人藉之开办“陈式客厅”,展示盛兴洋衣行的遗存,成为烟台山区域第一个私人家族博物馆。2019年征收并实施“保护性搬离”。[阅读全文]

对湖路2号
编辑:2次 | 浏览:13835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6 18:18

摘要:位于对湖路2号,与师大附中隔麦园路对望,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洋式建筑,红砖砌筑,几无装饰,约建于1920年前后。原为基督教书局,现仍为教会所有。[阅读全文]

玉林山馆
编辑:18次 | 浏览:32168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6 17:22

摘要:位于仓山区梅坞路16号(原梅坞路79号)院内, 建于民国时期。为坐西向东的双层红砖四坡顶西式建筑,砖木结构。由曾在汕头海关任职的倪文修建造,1948年后由倪文修之子、著名的华人基督教领袖倪柝声(倪述祖、Watchman Nee)捐出作为教会产业。1970年代末,房屋产权归还教会。院落内另有一座青砖楼,原址为玉林山馆花园,系前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郑证光先生于1950年代初修建自住,1952年郑证光举家迁入。1979年郑证光回榕后,复居住于此;该房屋在2010年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一期项目中被拆除。[阅读全文]

 共110条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