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福州中山堂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3-17 13:56 历史版本1 4000 1 0 新增内容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福州中山堂

一、建筑名称:中山堂、福建谘议局

位于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社区中山路23号中山大院内,原为明、清贡院“至公堂”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福建谘议局大楼。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来闽,改名为“中山堂”。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创建:

清光绪三十年(1904),一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科举废除后,设立福建谘议局,便在福州贡院旧址建设谘议局大楼。

三、建筑衍变:

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为“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存疑)。

宣统三年(1911)在同盟会的努力及福建谘议局的配合下,孙道仁举兵起义,福建独立。

民国元年(1912)三月,南北议和,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如约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从南京乘“联鲸”军舰由海上南下回广东,四月途中访问福建,到福州看望福建同盟会会员和慰问黄花岗死难烈士的家属。福建各界在“至公堂”(当时的省议会)举行欢迎大会,孙文在此接见学生代表,向福建军政界、欢迎群众发表演说。

民国中,本建筑为福建参议院使用。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设在此楼中。

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来闽,将至公堂改名为中山堂,其南面的贡院埕大街改名为中山路。

1950年,中山堂为“中苏友好协会”使用,抗美援朝时又为“和平大会”所在地。到“文化大革命”后,本建筑为福建省商业厅作为仓库使用。

1991年,中山堂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历史纪念地。

1992年有17位台胞来福州访问,向省里提出了参观中山堂的愿望。从此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每年均提案修复中山堂。1998年福建省政府同意将中山堂的修复与管理移交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2001年进行全面落架大修,2002年6月21日落成开馆,开设有“孙中山与福建民主革命”,“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等专题图片展览。同年9月,中山舰上的幸存者陈鸣铮将军和另外9名台湾老将军应邀参加福州市活动,参观中山堂。

2004年3月,香港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孙治平(孙中山嫡长孙)和基金会主席陈守仁率团拜谒福州中山纪念堂。同年连行健上将率领台湾中华黄埔协会参访团访问福州,在中山堂举行中秋茶话会。

2009年,以“福州中山堂”名义公布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建筑四周外延10米。

2013年8月6日,以“福州中山堂”名义公布为福建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列入福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现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福建省委员会管理。

四、建筑形态:

建筑平面呈矩形,占地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局部二层,内有过厅、中央大堂、大小配房近20间。由主楼与会堂、厢房组成。前主楼两层,立面宽十一开间,中央五开间略微内凹,三间罗马式门廊。上部歇山屋顶小青瓦屋面。主楼后为大会堂,内有八根楠木立柱,顶棚彩绘。会堂左右为两列厢房。

 

福建谘议局  火燄山福建谘议局 火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