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10-20 09:29 历史版本2 4198 4 0 新增图片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

一、建筑名称:梁厝永盛梁氏宗祠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系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所建,朱熹为祠堂题写堂号“贻燕堂”,内设讲学堂;元至志二年(1322)重修;梁氏十四世始祖翰林学士梁恩观回乡祭祖修家谱时筹建;民国十一年(1922),族人又募捐重修;民国期间,宗祠曾作为校舍;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宗祠作为仓库使用。改革开放后,于1987年由族人梁敬錞捐款再次重修。建筑坐西朝东,占地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醮楼、祭厅组成。祠门前有158平方米祠埕,门墙上部为近代式,上有女儿墙;大门两侧有一对陶瓷酒盏拼镶的白象。进祠门有一戏台,四坡顶,戏台后部雕刻拼花十分精美。戏台上有凤凰池。戏台前有天井。祠堂厅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屋架结构为穿斗减柱造式。正中设神主龛,厅上悬挂清帝赐梁章矩的“三福”方匾、孙中山提予梁瑞庭的“急公好义”、萨镇冰题的“燕翼贻谋”。游廊上有卷棚。祠厅右侧设“独身祠”,两旁有一对联,“纪念问题是共本源合配享,嗣绩主义保存血脉附宗传”,连内嵌“问题”与“主义”,似借深受梁启超思想影响的文学家胡适的句子。祠东侧后壁设有“义姑祠”,上有沈宝琛题写的“女中缨臼”。宗祠两侧有高大封火山墙,墙上的墀头为清代灰塑,保存完好。  2009年12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创建:

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

三、建筑演变:

永盛梁氏宗祠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系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朱熹为祠堂题写堂号“贻燕堂”,内设讲学堂。

元至志二年(1322)重修,梁氏十四世始祖翰林学士梁恩观回乡祭祖修家谱时筹建。

民国十一年(1922),族人又募捐重修。

民国期间,宗祠曾作为校舍。

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宗祠作为仓库使用。

改革开放后,于1987年由族人梁敬錞捐款再次重修。

2007年1月公布为仓山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2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建筑形态:

永盛梁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建筑东偏北10度,坐西朝东,占地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醮楼、祭厅组成。祠门前有158平方米祠埕,门墙上部为近代格式,上有女儿墙。大门两侧有一对陶瓷酒盏拼镶的白象。进祠门有一戏台,四坡顶,戏台后部雕刻拼花十分精美。戏台上有凤凰池。戏台前有天井。祠堂厅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屋架结构为穿斗减柱造式。正中设神主龛,厅上悬挂清帝赐梁章矩的“三福”方匾、孙中山提予梁瑞庭的“急公好义”、萨镇冰题的“燕翼贻谋”。游廊上有卷棚。祠厅右侧设“独身祠”,两旁有一对联,“纪念问题是共本源合配享,嗣绩主义保存血脉附宗传”,连内嵌“问题”与“主义”,似借深受梁启超思想影响的文学家胡适的句子。祠东侧后壁设有“义姑祠”,上有沈宝琛题写的“女中缨臼”。宗祠两侧有高大封火山墙,墙上的墀头为清代灰塑,保存完好。  

【2008】

永盛梁氏宗祠大门(从南到北)(来源:严可清摄于2008年10月)永盛梁氏宗祠大门(从南到北)(来源:严可清摄于2008年10月)
永盛梁氏宗祠大厅(从南到北)(来源:严可清摄于2008年10月)永盛梁氏宗祠大厅(从南到北)(来源:严可清摄于2008年10月)

 

永盛梁氏宗祠梁架(从西到东)(来源:严可清摄于2008年10月)永盛梁氏宗祠梁架(从西到东)(来源:严可清摄于2008年10月)
永盛梁氏宗祠屋顶(从南到北)(来源:严可清摄于2008年10月)永盛梁氏宗祠屋顶(从南到北)(来源:严可清摄于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