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于山碑廊及九仙观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1-27 03:39 历史版本10 4583 10 4 修正错误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于山碑廊及九仙观

目录

一、建筑名称:九仙观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于山顶,相传为五代闽国宝皇宫旧址。

二、建筑创建:

创建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初名“天宁万寿观”,绍兴七年(1137年)改名“报恩广孝观”。宋徽宗赵佶下诏缕刻道家大藏经。称《政和道藏》而营建,规模雄伟。政和五年(1115年)又经扩建,楼阁相望,雄镇一方。后喜雨楼、玉皇阁等先后倒塌。元至正元年(1341年)改今名。明万历和清康熙年间重建。相传清靖南王耿精忠蓄意反,特将玉皇驾前俯首听命的王灵官像改塑成威严、高傲不恭的形态,从此王天君成为九仙观主神,九仙观亦改称天君殿。

三、建筑衍变:

《宋·三山志》:闽县报恩光孝观,崇宁三年建。先是二年十月,诏天下建崇宁观。或谓:州南东西两山,左弱右强。乃建观九仙山之巅,号“天宁万寿”,楼阁岿然,遂与乌石相峙,为一州之胜。绍兴七年,改为报恩广孝观。十三年,改“广”为“光”。

《清乾隆福州府志》:九仙观,在九仙山巅。万历《府志》:“宋崇宁二年建,旧名‘天宁万寿观’,绍兴间,改‘报恩广孝’,寻更‘光孝’。元至正初,改今名。永乐间修,有寥阳殿,今存。喜雨楼,今圯。玉皇阁,旧圯。万历辛卯,郡人布政使林懋和重建。国朝康熙间重修。

现存建筑多为1922年火灾后重建。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九仙观玉皇阁和拜亭名为“落架大修”,实际上拆为平地。

四、建筑形态:

观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前施临崖粉墙照壁。山门立于半山坡,门内左右相向祀哼哈二将(山门已毁圮)。拾级而登殿堂,高差达十余米,依次为前庭(左右钟鼓楼)、三清殿、香亭、玉皇阁,阁西侧披霞宫、东侧斗姥宫和东轩等。

三清殿建于高台上,面阔五间,进深六间(七柱),加前廊,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殿内前祀三清,后祀王天君立像,并设香亭。钟楼内尚存一口元代铜钟。

玉皇阁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重檐阁楼歇山顶,上有四根龙柱,系移自仓山安澜会馆。

东轩是明代黄伸昭修纂《八闽通志》之处。

钟楼内尚存一口元代铜钟。

玉皇阁及拜亭(夜雨摄)玉皇阁及拜亭(夜雨摄)
玉皇阁侧面(夜雨/摄)玉皇阁侧面(夜雨/摄)











拜亭(穆睦/摄)拜亭(穆睦/摄)
拜亭藻井(穆睦/摄)拜亭藻井(穆睦/摄)










拜亭及玉皇阁(穆睦/摄)拜亭及玉皇阁(穆睦/摄)
玉皇阁正面(穆睦/摄)玉皇阁正面(穆睦/摄)










龙柱(穆睦/摄)龙柱(穆睦/摄)
玉皇阁(夜雨/摄)玉皇阁(夜雨/摄)












于山碑廊(林陶江2007年摄)于山碑廊(林陶江2007年摄)
由蔡襄题写的刘蒙伯墓碣文(林陶江2014年摄)由蔡襄题写的刘蒙伯墓碣文(林陶江2014年摄)